嵌合体菊花不同花色生理生化差异研究及超微结构观察文献综述

 2022-08-01 21:42:27

嵌合体菊花不同花色生理生化差异及显微结构观察

1.花色基础

花是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花的颜色是决定花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花的品质特性。狭义的花色是指花瓣的颜色;广义是指花器官花萼、雄蕊甚至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也就是花叶中发育成花瓣状部分所显示的颜色[1]。花色的产生是经过授粉者亿万年长期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不断进化的表现。同时,植物花色的形成也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1.1花色素的种类

花色素的种类非常多,可分成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三大类[1]。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和胡萝卜醇的总称,一般都存在于细胞质内的色素体上,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类脂中,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的质粒中,又称为质粒色素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取决于其共轭双键的位置,颜色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双键而引起的。类黄酮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其化学结构是以2-苯基色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和花色苷等,呈现出从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色。花青素是2-苯基苯并吡喃镁盐的多羟基衍生物,化学性质与类黄酮相似,可分为花葵素、花翠素和花青素3种。花色苷即花色素苷,由花色素和糖组成,控制花的粉红、红、蓝、紫和红紫等颜色的表现。

  1. 花色的影响因素

2.1内在影响因子

2.1.1花色素的种类及其变化

花色与花瓣色素的种类、含量、分布以及花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随着花朵的开放其花色也存在一些变化,有时变化甚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植物在开花阶段物理及化学条件不同以及花色素组成及含量变化引起的。

2.1.2共着色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