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水溶性盐隔离法制备纳米氧化镍文献综述
杨景帆
摘要:纳米氧化镍材料的电学性能、催化性能十分优异,同时也可与其他材料复合产生其他特殊性质以满足更加广阔的需求,因此十分具有应用价值。目前纳米氧化镍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可满足经济效益、纳米颗粒尺寸等不同要求。纳米氧化镍可以被应用于催化剂、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关键词:纳米材料 氧化镍 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由纳米粒子构成,材料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程度,且具有一定特殊性能的材料,其尺寸大小一般控制在1~100 nm之间。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级时,物质就会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许多本体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一系列效应决定了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特殊性质,进一步优化了材料的热学、电学、光学、磁学等物理性能。而氧化镍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很有前途的功能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镍盐和复合陶瓷等领域。如果将氧化镍制成纳米级,其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将得到明显提升。因而,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其应用已成为当前材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 纳米氧化镍的制备方法
目前国内外制备纳米氧化镍粉体的方法主要分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
-
- 固相法
固相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制粉工艺,是通过固相间的反应制造粉体。固相反应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物质在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的迁移。当物质成核的速率大于核生长的速率时,可以生成纳米颗粒。固相法按照其工艺特点分为机械合金法和室温固相合成法两种。
-
-
- 机械合金法
-
机械合金法是依靠机械破碎、物理处理等方法,将大块物质进行极细的分割,从而获得纳米级晶粒材料。该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产量大、成本低等。缺点是容易引入杂质,颗粒间的团聚现象比较明显。
-
-
- 室温固相合成法
-
室温固相合成法是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原料首先经过固相反应得到前驱体,前驱体再干燥、焙烧得到纳米粉末。此法克服了团聚现象明显的问题,具有能耗低、选择性强、操控性强、产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粉体材料领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