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摘要:
混凝 骨料是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之一。研究人员通常把研究重点放在水泥、水灰比、减水剂、活性矿物掺合料等方面,而忽视了占混凝土体积四分之三左右的骨料。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骨料的重要作用才真正被研究人员所认识和重点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多数研究只偏重于混凝土强度,而忽视了骨料对于混凝土工作性能及耐久性能方面的影响。实际上骨料的几何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对水泥混凝土早期的工作性能、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都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工程角度看,强度仍是结构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多少年来,混凝土组分与强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内容。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由于粗骨料本身的强度和骨料的形貌特征。随着粗骨料压碎指标增大,混凝土强度下降;粗骨料的表面愈粗糙,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愈高。粗骨料最大粒径在5~15mm 之间,随着集料粒径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在高于15mm后,粗骨料粒径愈大,混凝土强度愈低。粗骨料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比对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即粗骨料在高强混凝土中发挥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 工作性能; 耐久性; 强度; 级配
1.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以水泥为胶结剂,结合各种集料、外加剂等而形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1]。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桥梁等诸多领域内都有很大需求量,甚至在军用方面也上不了混凝土的材料的身影。混凝土具有能耗低、原料来源广、 工艺简便、成本低廉且具有耐久、防火、适应性强、应用方便等特点。然而,混凝土自重大、脆性大和强度(尤其是抗拉强度)低,影响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同时对于低强度的混凝土,满足要求时用量加大,需要使用更多的资源,浪费了很多能量,并且污染更严重。
再进一步的发展中人类对于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制备的混凝土中的采用硅灰,粉煤灰,细磨矿渣等工业废渣来替代水泥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2]。利用工业废渣多元协同激发、有机外加剂与无机辅料复合和纤维增强技术,通过复合工业废渣大掺量取代水泥(20%~50%),使用减水率40%的新型聚缩类高效外加剂、掺入短切钢纤维[3],使用常规工艺,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成功制备强度等级大于 100 MPa的超高性能防护工程材料[4]。
2.研究前景与现状
1960年左右,德国发明和应用了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并配制出流态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程中。日本引进了该项技术,并于1965年左右发明了萘系高效减水剂。美国则发明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近10年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5]的发展与应用,使混凝土从干硬性→半干硬性→塑性流态化方向发展[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