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1)
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意义
为了保证制导精度,导弹必须在弹道轨迹中获取前向区域的信息。弹载SAR是一种有效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大地图像,可用于航道修正和地图匹配制导。 因此,近年来弹载SAR已成为雷达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
然而,传统的条带SAR和聚束SAR只能获得单测图像,缺乏周围的全部场景信息。 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来扩大成像规模DBS 成像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天线扫描 区域内角分辨率得到很大改善的大面积图像,虽然它的方位分辨率不及条带模式 和聚束模式,但它具有运算负荷低、成像面积大的优势,因此在战场侦察等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典型的SAR处理不同,雷达天线在DBS模式下通常处于扫描状态。传统的DBS是一种未聚焦的合成孔径技术。 方位分辨率是通过记录单个目标穿过天线波束时的多普勒方程获得的,DBS的方位分辨率比一个实际孔径雷达的分辨率要高。
传统的DBS算法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实现对真实孔径雷达更高的方位分辨率。 然后通过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计算对图像的每一点进行定位。本课题通过DBS算法的系统分析来实现机载雷达成像。
- DBS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DBS技术是目前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之一,在战术侦察,地形匹配导航, 目标识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较小的计算量,较宽的扫描范围,其实时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业界认可。
近年来,国外在此领域中发展很快,以美国为例,其海军的S.3,空军的F.16 等多种现役战机、预警机、无人机均装配了具有DBS功能的雷达系统。雷达扇扫 时锐化比可达40:l,小区域成像时可达64:1。这种中等分辨率成像模式,已成为新一代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必备的对地测绘功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