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生活圈”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为居民创造便捷、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等概念进行阐释,并对“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特点,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武汉市“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1.1“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十五分钟生活圈”是指居民能够在以居住地为中心,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方便、快捷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和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交通等,从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1.2居住区配套设施的概念居住区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而配套建设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总称。
其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设施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环卫、绿化等设施
#1.3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根据评价目的,选择若干个相互联系、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指标,并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工具,能够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供依据。
二、研究概况#2.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对“十五分钟生活圈”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社区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ClarencePerry就提出了“邻里单元”的概念,强调居住区应具备完备的生活服务功能,方便居民就近获得生活所需。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