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谈起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中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同时由于市场利益巨大、监管治理缺失, 不法厂商虚假宣传中老年人保健品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使中老年消费群体的财产遭受损失、不利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稳定。
关键词:中老年人; 保健品; 虚假宣传; 对策;
一、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虚假广告开始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危害都很大,尤其是对经济方面,若任由其泛滥,会严重地破坏我国尚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虚假广告的实质和特征,其次从道德、文化、政治、经济等四个方面总结了虚假广告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再次分析了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应怎样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手段来治理虚假广告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在司法实践中能对虚假广告作出明确的界定,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虚假广告,防止其对社会产生危害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广告是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广告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和原则。但是近年来,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到房地产、致富信息、中介服务等,虚假广告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有广告的地方就有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对我国经济、文化、道德、政治等各方面的危害极大,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对虚假广告的若干法律问题做近一步的研究,以尽量减少直至彻底杜绝虚假广告的出现。
近年来,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异常火热,然而市面上存在的保健食品质量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保健食品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下,一些保健食品的功能被不断神化,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消费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如何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使其免受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侵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
“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宣传报道中,首先应依法辨别产品属性,清晰界定产品是食品还是用品,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报道、文件和文书中应根据产品的实际属性,依法规范表述产品名称,不能一概笼统表述为“保健品”,造成事实不清、监管错位和信息误导。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