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差异可能与年龄、性别、吸烟、碘摄入量、放射线接触、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文化教育水平、生活工作压力、睡眠情况、情绪变化等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健康促进格林模式,针对可控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形成或减少其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格林模式;
1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一个或多个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常难以自我察觉,一般在体检时被检出。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加,一般人群中临床触诊检出率为3%~7%,超声检查发现患病率为20%~76%[1]。《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从2006年到2010年甲状腺结节(包括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的患病率从10.2%增加到了18.6%,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已经高达32%[2],甲状腺结节逐渐成为内分泌学、外科学、核医学等多个临床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1.1影响因素
目前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晰,但各项研究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有关,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差异可能与年龄、性别、超重肥胖、吸烟、碘摄入量、放射线接触、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生活工作压力、情绪变化、睡眠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有关。
1.1.1性别
针对广东省华南医院10年间309576例体检人员的分析结果[3]表明,男性与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可能是患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这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44座城市的统计结果一致[4],该调查显示2008年至2014年,成人体检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32.4%,其中女性检出率(46.1%)显著高于男性(31.5%)。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是男性的1.2~4.3倍,这种差异不依赖于碘的摄入情况[5]。首先可能是因为女性对外界刺激或压力更加敏感,容易造成内分泌紊乱;另一方面,有婚育史、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和绝经年龄延后的女性更易发生甲状腺结节[6],提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密切相关,此外,女性在雌激素及孕激素升高时期(如妊娠期),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也会増加[7]。首次怀孕年龄早、闭经、口服避孕药、患子宫肌瘤都可能使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性增高。目前对于性别差异影响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形成的病因学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未来有望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