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病人对医疗护工服务的意愿和满意度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4:44:59

医疗护工服务需求及其服务满意度

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杜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421”家庭模式的到来,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统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于是患者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工的出现对患者、对医院、对社会都是件有益的事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水平、医疗服务满意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内外研究显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护工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观念混杂、制度缺失、监管空白及运作失范等问题突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人员供应还有差距,很多方面依然存在较难调和的矛盾。与此同时,病人对护工服务的满意度也受服务质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目前已有的医疗护工服务的现状和影响病人对护工服务满意度的因素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有关医疗护工服务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医疗护工服务;现状;需求;病人满意度

研究背景与目的

我国提出护工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原卫生部对全国240余所医疗机构的护士人力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护士缺编、岗位设置混乱、职责界定不清,以致原本不足的护士还承担着大量非护理工作,影响了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整体护理难以普及。针对上述情况,1997年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使用护工以分担护士的部分非技术性工作。护工的出现,是医院护理现状和患者实际需求出现矛盾的结果。护工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性工作群体,承担着院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填补着医院劳动力的明显不足[1]。就其概念而言,护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陪护和日常生活护理工作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人员。主要职责为协助护士完成非技术性照顾患者工作,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要求,保护患者的安全,包括协助患者维护个人清洁卫生、协助患者满足营养需求,协助患者舒适与安全等;患者有不舒适主诉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2]。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影响患者对护工护理服务的因素也日渐多样化。

目前国内外针对于医疗护工服务现状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积极研究,但是在深入研究病人对医疗护工的需求、满意度等状况上还相对缺乏。因此,本文旨在整合已有的研究,分析归纳在当前医疗护工现状和病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检验和借鉴。

1 文献检索方法

1.1检索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