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1 21:23:26

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内消费市场一个重要消费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有助于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全面渗透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生活中交换功能的行为基础”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即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是消费者对于消费客体的认知过程,是消费者对自身需求满足的过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知觉、 感觉、 认知、 需求、 记忆、 思维、 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消费者的外显消费行为也突出了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个体差异。

(2)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内容和主题呈多样化、全面化等特点,既有从整体宏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大学生个体层面展开的研究。甄玉连在其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非理性消费:消费情绪化、消费盲目性、消费存在攀比现象;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除基本物质消费,学习需求外,还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在情感支出、休闲娱乐、礼尚往来朋友应酬等消费过高;大学生自身理财意识淡薄,月初花钱大手大脚,月尾似乞丐,没有计划。

姚贝在其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一文中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及问题概括为: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最为明显的一个比例是人情消费异军突起;消费的差异性增大,主要表现在性别差异、地区差异、生源差异、消费对象差异等;盲目心理和攀比心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一些购物网站的大肆宣传,使得大学生正在为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买单;从众心理,大学生各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还表现出一种炫耀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消费行为。所以,姚贝建议高校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应当有所行动,宣传呼吁理性消费。同时消除不良消费行为,提倡消费的适度性,倡导文明消费。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汪勇刚在其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一文中将大学生消费项目归为三大类分别是基本生活学习消费,旅游、上网、休闲消费,人情、恋爱消费,考证费用、投资。他认为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上的特点有: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大学生消费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实际需求,量入为出;消费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从众、攀比和对品牌的追求也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别较大不平衡,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他分别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学校环境影响、家庭影响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的角度探讨了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强调社会、学校、家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能力。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文献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是从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多数研究只是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一个综合考虑,而进行全面的、分层次的、更精细化的研究还很缺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