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拟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驱动和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2019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8%。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其中,智能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占比最高。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1373.61亿元,2016年为67124.65亿元,2017年为67863.74亿元,2015至2018年省内高技术产业产值和出口交货值连年攀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南及沿江地区,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50%以上。高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创新能力的水平,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开拓和产业重组,通过对影响产业创新能力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评价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现有水平,可以对高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综合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管理,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扩散,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创新理论的基础研究并结合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因素在江苏省内的表现,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结合2015-2018年及2019年1-3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数据统计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基础性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符合深化经济改革的需要。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种影响产业创新因素的优势。
- 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产业创新、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现有发展水平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研究现状,确定研究主题,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2.描述性研究法:描述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特征、过程机制、风险等相关理论的基本内容,将其通过自身理解和验证予以解释,并与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创新及发展趋势具体联系。
3.综合归纳法:通过对高技术产业、产业创新和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等三个层面的研究,归纳出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 文献综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许庆武[14](2012)分析了产业创新的意义及风险管理措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对该产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及相关要素,评价江苏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并预测发展趋势。
Soni P K,Lilien G L和Wilson D T[17](1993)对结构性因素与创新型公司的关系以及创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做出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带来不同的报酬,强调了波特(1985)关于适当市场的关键性质和竞争者选择在确定卓越绩效方面的观念。而汪良兵、洪进、赵定涛和徐中涛[18](2014)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研究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偏低,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各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Liu等[15](2020)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证结果与各地高技术产业的现实,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周明、李宗植[1](2011)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引入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并得出了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的结论。张倩男、赵玉林[3](2007)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赵鹏与罗福周[19]二位学者从网络结构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得出了以知识作为切入点,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工具的结论。吴琨、刘凯[8](2017)从科技活动类型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政策的制定。
从地域角度出发,长三角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江苏作为GDP全国第二的经济大省更是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岳书敬[5](2008)通过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计量,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市场竞争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此外,他指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需要易消化吸收为前提。邱成利、冯杰[13](2000)对苏南模式的分析也对本文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Pan等[16](2018)的研究实证研究了创新网络和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重大影响。魏守华、姜宁、吴贵生[2](2009)在对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绩效的研究中认为从区域维角度看,作为创新极的上海对江浙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浙江能从上海和江苏的技术溢出中受益,而江苏受益于上海的同时也承受来自浙江的负外部性作用。糜志雄、张斌[12](2017)对江苏高技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对策。马晓国、李宗植、管军[4](2008)通过对江苏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性很强,认为江苏应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渗透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经济稳定快速增长。马澜[20](2012)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出发,对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王飞[7](2019)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升级规律及启示的研究。冯昊等[10](2017)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及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杜澄、李岚[11](2012)也曾依傍医药制造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做过类似的评价研究。颜建周等[9](2017)则对供给侧改革下的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环境进行了研究,基于美国经验对我国医药产业装新政策环境提出了推动源头创新和拉动创新应用两项建议。刘宇等[6](2019)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要素与成果产出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