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结核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状况面临巨大挑战。1975年,WHO(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公布了一份各国药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报告,引入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向世界各国推荐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于1977年正式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essential medicines),是指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健康需要,根据公共卫生的现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成本-效果比较的证据所遴选的药品。基本药物这一概念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HO的推动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概念。为实现全球基本药品的可及性,缩小地区之间药品可得性的差距,同年,WHO制定了第一版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简称。WHO基本药物目录旨在帮助各国处理重点卫生问题,保障公众基本卫生需求。各国以WHO第一版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相继制定了本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WHO基本药物目录每2年更新一次,截止到2017年,已颁布至第20版,简称WHO基本药物目录(2017)。此次版本中,被认为是公共卫生需求的基本药物共有433种;增加了30种成人药物和25种儿童药物;新增9种产品的适应证;有20项关于纳入和/或删除药物的申请被拒绝。
我国从 1979 年开始参加 WHO 基本药物行动计划。我国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于1982年公布。到2004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先后进行了五次调整。2009 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又两次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调整。2009年,我国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指出,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须、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中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中国基本药物品种剂型和数量,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会影响群众的用药可得性和安全性,随着人民的卫生健康和医疗用药需求不断发生改变,我国在2012年和2018年先后发布修订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最新的201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我国自2012年来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作出的重大调整。同时,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8 年版) 解读》,就 2018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特点、调整医保联动作用、体现中西药并重原则、目录调入和调出的标准进行了政策说明。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仍存在一定问题,与先进国家以及WHO的基本药物目录之间有差距,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吸取经验,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
-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目标
1、研究意义
WHO基本药物目录有三大基本功能:示范功能、指引功能、撬动功能。WHO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流程与药物筛选标准将为各国提供借鉴和参考;目录的调整,药品的调入、调出将反映一定阶段内医药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权威性的评判,撬动企业生产符合群众使用需求的基本药物。
本论题通过分析本次WHO目录的调整,可了解近年世界医药领域药品使用所处的形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学习WHO对于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思想;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比较得出我国目录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改进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我国目录覆盖面更广,品种数量更能满足群众需求,为我国目录提高可行性和科学性提供建议;推动国家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社会健康水平做出更新更高效的决策,促进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人人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药品可得性,降低药品费用,维护社会公平。
2、主要研究目标
(1)对WHO基本药物目录(2017)进行分析,说明此次目录调整的显著特点与近阶段基本药品调整的发展趋势。
(2)比较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与WHO基本药物目录(2017),阐述我国目录现状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