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研究——以服装行业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11 15:27:26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当前网红经济的研究现状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红”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商业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的注意。为此学术界也对“网红”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网红”的定义及其内涵、“网红经济”的定义及其内涵、“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网红经济”的商业变现模式、“网红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詹金斯(2006)曾在《新旧媒体的碰撞》一书中提到,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所有东西,但每个人知道一些东西。因此当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并透过互联网这一媒介是更多人了解从而获得一些人的关注,也就所谓的“网红”。而对于“网红”一词的定义,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咬文嚼字》在2015年公布的十大流行用语中“网红”一词首次上榜,将网红定义为:因其自身特质、行为或事件在互联网平台上引发网民关注,受到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北大学者敖鹏(2016)将网红定义为:依靠媒介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平台积聚个人影响力,并且在各自领域内受到粉丝追捧的一类群体。许琬婕(2017)在《传播学视域下的网红经济研究》谈到关于网络红人的理解,她认为网红一般指在网络上受到大量关注的人,他们在网络上有极高的关注度,并且拥有众多的追随者。随着网红群体的不断发展,定义也不断变迁,在网红经济中,网红往往指凭借运营自媒体内容得到关注,并且成功实现社交资产变现的人。“网红经济”中的网红是有着积累人气的目的,靠打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而在网络上走红,实现商业变现的草根网民。而谈及“网红”必须知道的一点也就是“粉丝”,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介研究主亨利·詹金斯(1992)强调,在粉丝的世界里,没有生产者(作者)和消费者(读者)的区分,粉丝是“生产的消费者,写作的阅读者,参与的观看者”。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2012)在《技术元素》一书中提过粉丝以及粉丝经济,他认为只需拥有 1000 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德塞都认为:粉丝是"游牧民",总是在移动,在不断变化,流动的主体在意识形态碎片、话语和实践之间所锻造出的多重具体联系"。这些观点都印证了粉丝的重要性。因而不难发现,“网红”无论怎样定义,归根究底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互联网、自媒体、内容、粉丝。可以简单的用一个等式表达:网红=互联网 自媒体 内容 粉丝。

而“网红经济”被视为网红商业变现的延伸,在2015年8月首次由淘宝提出。梁立明(2017)在《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中提出,“网红经济是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对一般受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特定的影响,由此衍生出实际利益和经济效应。王府(2017)在《网红经济视角下自媒体营销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中认为网红经济是网红的进化产物,是指网红个体利用其强大的网络影响力,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并实行多种变现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新型商业思维模式,此处的产品服务包括知识、商品、信息等。熊国华(2018)也在《基于网红经济角度的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探讨》研究认为,网红经济可以定义为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网红达人积攒庞大的追随者数量,通过追随者群体进行精准的定向营销,将以往单向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加入双向互动的社交元素,更好地将追随者关注度转化为购买力,发展出新的变现方式,形成新的消费市场,这种新经济模式就是所谓的网红经济。目前学者对网红经济研究成果不多且大多集中在概念界定、特点描述方面,并未深入探究网红经济具体的价值和意义,大多是理论性的研究,未充分结合实际突显其具体的应用方式。

张昊(2018)在《网红经济模式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提出,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基本遵循网红包装、品牌宣传、品牌变现以及品牌商品这一模式。网红包装:依靠专业营销团队,针对性的营销与包装网红,打造个人优势,吸引粉丝,获取影响力。品牌宣传:在完成包装,形成网红个人品牌之后,则借助录制的宣传视频,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传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变现:品牌变现相比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是在经过前两个阶段之后,实现网红品牌的经济变现,具体而言就是网红通过自己的宣传或者是身上的搭配,促使粉丝大量购进网红推荐的商品,最终实现经济变现。除此之外,网红粉丝在购买商品之后,可以对外进行宣传,便于形成连带效应,从而有助于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品牌商品:待到网红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便开始推广商品,例如广告赞助等。在此阶段,网红根据推广销售自己的品牌,以此获取经济利益,同时可以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粉丝。值得注意的是粉丝对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十分重要,为此有必要注重粉丝的良好口碑。汤志坚(2017)等在《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分析》指出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大部分都遵循着这样的固定模式,即由网红包装到品牌宣传再到品牌变现最后形成品牌商品。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网红经济具有精准营销、价格低廉以及平民化的特点,这使得它的商业价值被逐渐的挖掘出来。在网红的整个产业链中,关键的几种营销渠道包含:社交媒体(如微博和微信)、网红经纪公司、为网红提供商品的供应链平台。

高金城(2018)在《新媒体时代网红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提到,随着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红产业链的日趋完善,新媒体时代网红的商业价值得到了更广泛地利用,网红商业价值变现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主要有以下途径:1、电商变现。2、广告变现。3、直播变现。4、内容付费变现。5、问答及其他方式。曹小敏(2017)等在《浅析3.0时代下网红经济的运营与发展》也认为商业变现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1、广告收入。2、电商盈利。3、打赏费用。张晓卿(2018)在《自媒体时代网红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更细化了网红变现的方式:基于广告主的变现—流量变现、软文广告、自媒体联盟。基于用户的变现—互联网电商、赞赏、社群经济、讲座与咨询。这也是目前网红经济的主流变现方式。

“网红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甚至逐渐产业化。张晓卿(2018)总结的当前“网红经济”产业化现状表明:1. MCN 促进网红内容生产结构优化升级,MCN 不仅已经成为网红经济产业运营的核心枢纽,而且MCN 专业化流水线式作业为优质内容提供保障。同时头部网红 MCN 化打造网红经济生态。2. 平台、MCN、网红抱团发力打造产业化利益共同体,多元化的网红品牌和明晰化的网红生产链条和分工使行业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得到更加快速的满足。除了网红经济趋于产业化良好态势,张宇(2017)在《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红经济的发展》中提出网红经济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具有以下优势:网红经济的规模化、互动提高转化率、运营模式新颖、营销定位准确。

闫琼(2018)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分析》中指出,“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1) 缺少法律法规制约。由于“网红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因此面临着目前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2)网红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3)无法控制粉丝的言论。网红之所以成为网红就是因为其拥有众多的粉丝基础,而粉丝也是网红能够脱颖而出的基本条件。智星(2017)在《浅析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也提及到,因为用户总是喜新厌旧,个性化需求变化快,很多网红总是昙花一现,这就要求网红经济必须要走差异化路线,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创造和更新产品,提高自身质量,靠滥竽充数火一把是不能长久的。其次,网红的生命周期短,平台化是其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比如电商平台化或者加入网红经纪公司,根据粉丝数据分析和自己的经验,预测粉丝的实际需求,更加精准的销售商品和投放广告,来挖掘新网红的经济价值。最后,在网红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2016 年文化部查处和关停 4000 多个涉嫌严重违规的表演房间,网络直播内容的低俗化频现,有的网络直播甚至传播违法违规的内容,“眼球经济”背后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所以网红经济亟待更加规范化的经营,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为此,田雅楠(2017)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网红经济——以张大奕为例》提出“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成立专业化运作团队、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具备产品创新能力。李元华(2018)等在《网红经济主体博弈与网红市场规范管理》对如何加强网红市场管理方面也给出了建议,加强对网红用户的道德建设,提升网红自身修养;自媒体社交平台需严加审核,减少虚假信息扩散;提升监管机构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督力度。郭雅媛(2018)在《探究“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还补充道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化发展“网红经济”,提高大资本对“网红经济”行业的进入壁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