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木活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1:12:48

东源木活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并且仍旧在使用。然而,随着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现代印刷技术日新月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面临着威胁和挑战。本文将从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的角度切入,结合实践中对东源木活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实证数据为依据,剖析东源木活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符合东源木活字文化旅游发展内在规律又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策略。

关键词:东源木活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文献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一种“活态”文化,是历史的凝固与文化的缩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探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自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木活字印刷技艺,还为其设立了博物馆,慕名而来的游客逐渐增多。但就其整体看,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和保护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甚至是威胁。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这些人类文明的“无形文化瑰宝”,已然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之一。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与内涵、保护、开发等方面展开。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研究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描述虽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中,国内学者白云驹(2004)在《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广义的“非遗”应包含前人创造并且遗留下来的全部口头形态、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狭义的“非遗”则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希望予以保护的范畴,即口头传统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而学者苑利(2008)在《进一步深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中指出,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时,至少应该准确把握住传承主体、传承时限、传承形态、涵盖范围、所包含的价值这几个要素,从而做出严格的界定。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的是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现的是一种手工艺的温馨和人文情怀。然而,据笔者查阅文献可知,国内学界鲜有关于东源木活字的研究,且主要研究木活字的修谱民俗方面,如学者罗佳洋(2016)在《东源木活字印刷工艺与修谱民俗》中,通过讨论工艺与生产、手艺人与工艺、工艺与民俗的三对关系,进一步剖析木活字工艺与民俗学的关系。

与我国相比,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中又以日本和韩国为主要代表。学者汪舟(2016)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及对我国完善相关保护体系的启示》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一词的英译,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并对有形文化财产与无形文化财产进行明确的区别,即认为无形文化财产是指音乐、表演、手工技艺和其他形式的文化产生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产品。韩国紧随其后,在20世纪60年代也提出相关的概念。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Francesca等,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