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一词最早由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ucker)于 1954 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已有研究对老年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具有劳动能力,二是是否具有劳动意愿,具备以上两点的老年人就被成为老年人力资源。刘观海(2000年)认为是指健康的、具有劳动能力的,特别是有特长、有专业技术、有管理经验的离退休人员。张戌凡(2011年)认为是指有劳动意愿与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从事有报酬的生产与社会劳动的老年人口;从事无报酬、半劳动或者辅助劳动的老年人口;从事一切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老年人口;尚未从事任何经济社会但有意参与其中的老年人口。
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且观点并不统一。具体研究成果如下:姚远(2004年) 认为就是指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培训、提高,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利用和发挥人力和人才能力的目的。王淑红、曾朝霞等(2012年) 认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开发,主要是直接对老年人才原有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再利用;另一方面是培养开发,即对老年人进行再教育、在培训后再利用。
国内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关于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研究此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内老年人力资源的现状描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目前在此领域面临的问题,部分作者还给出了自己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原新(2000)认为,老年人力资源是全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其纳入整个的劳动力市场,既开发了闲置的人力资源又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杨新科、金文俊(2001)特别对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做了思考,认为此部分人力资源才是老年人力资源中最值得开发和利用的群体。郑之良(2010)对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阻碍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就业:一是现行的退休政策限制了老年人力资源供给的空间;二是相对比较高的离退休金替代率降低了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的意愿;三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