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6 15:30:05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何留俭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1]一文中指出,目前很多学生的就业现状表现在:①考公务员,非事业编制不就业;②有意回避竞争,一门心思考研,备考期间不关注任何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③相互攀比,看菜下筷,和同学之间比较工作环境,工作薪资,但是却忽视了岗位对自身的适合性;④不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不尽如人意,在求职中羞于推销自己,浪费大好的就业机会;⑤过于依赖关系,有的学生完全依赖于父母及亲朋的安排,不主动在市场上参与竞争;⑥过于强调专业对口,总觉得只有对口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非对口工作不就业,忽视了专业的交叉性和融合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之人民对生命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医药产业正日趋成为朝阳产业,我国医药市场的总体发展呈现出繁荣趋势,具体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逐渐提升。医药产业人员就业策略作为后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业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不仅关系着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本身的就业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医药市场的后续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单从就业形势来看,尽管目前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演愈烈,但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前景仍相较而言偏好,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根据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90%;2017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15%;2018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70%,学生就业流向主要包括各级医药监管机构、药检系统、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全球医药50强以及国内制药工业100强企业,且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药学类大学生就业总体呈现供小于求。尽管这些数据显示,当前环境下,药学类大学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环境,前文中所提及的就业问题仍然不容小觑,这也几乎是所有高校毕业生的通病,因而就业策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所在。

通过对药学类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结合药学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策略指导,使得其能更好地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从而更好选择就业方向,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我国的医药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做足资源储备。

二、文献综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郑晓明在《“就业能力”论》一文中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描述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熊萍在《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进而制定人在一生中的事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

何留俭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1]中提出“就业竞争力”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雇员所具有的能力,恰好符合雇主或市场的需要,对其拥有一定的吸引能力”,分为内在能力和外在条件两个部分,并从职业能力,就业观念,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中心提出相关策略。

吴雅娜在《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2]中,分析了药学类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创新就业指导形式,提高药学专业高等人才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并在其《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经验》[3]中,进一步分析了药学类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策略的探索;

滕杰等人在《药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指导》[4]中,初步探讨了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教程、指导学生把职业规划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等方法的可行性, 并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