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在疫苗流通环节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文献综述

 2022-12-26 15:31:48

一、研究背景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对于光照和储存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高温暴露疫苗是指疫苗在生产、运输、储藏等过程中,因存储环境超过规定的温度或光照强度而导致疫苗效果降低、失效甚至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况。

2010年3月,中国山西爆发了最早的大规模的“高温暴露疫苗”事件,疫苗长时间脱离规定的冷藏避光环境,制造了大量高温暴露疫苗,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

2014年9月,香港屯门医院产后护理病房内一批储藏卡介苗及乙型肝炎疫苗的雪柜,储存温度在上周二至周四,温度曾升高至摄氏15度至19度,较建议温度高出达8度,有40名婴儿曾接种有关疫苗。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疫苗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

这些问题疫苗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给政府各部门敲响了安全警钟,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改善我国疫苗冷链物流现状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查阅文献,比较发达国家的疫苗冷链物流应用模式和我国疫苗冷链物流应用模式,找出我国疫苗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

研究的意义是通过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完善我国疫苗冷链物流的模式,使我国疫苗冷链物流更安全、更专业地发展。

三、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