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土药企国际化的路径初探——以华海药业为例文献综述

 2022-12-27 09:22:4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许多药企争先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而华海药业作为我国原料药企业的代表,创业30年来,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由化工企业向制药企业转型、上市、进入美国市场这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如今华海药业在全球拥有22个分(子)公司,原料药出口涵盖198个国家,共有25个产品在美国上市,其中有7个产品位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在美国销售网络已覆盖95%以上的仿制药药品采购商。通过研究华海药业年报发现,2017年营业收入为50.02亿,较2016年同比增长22.21%,2017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39亿,较2016年同比增长27.64%。

然2018年7月7日,华海药业公告称缬沙坦原料药的未知杂质中发现极微量基因毒性杂质,7月13日,华海药业决定主动召回在国内外上市的缬沙坦原料药;8月3日,华海药业供给台湾的缬沙坦原料药被第三方单位检出极微量基因毒性杂质;9月28日,FDA对华海发出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进口禁令,接二连三的产品安全事件致华海药业股价连续跌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前全球药品市场呈现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小的特点。本研究将通过对华海药业的国际化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其几十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华海药业当前阶段该如何化解国际化品牌危机?②华海药业在国际化道路中有哪些值得本国药企借鉴的地方?③我国本土药企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走向国际市场?

  1. 研究手段及方法

文献分析法:研究整理了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文章,采用类推的方法,借鉴,结合医药企业的特殊性,分析医药企业进出口的优劣势,结合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提出建议。

案例分析法:在医药企业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选取了我国药企国际化巨头华海制药为案例,分析其国际化进程中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其发展,我们通过分析政策环境、国内外贸易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提出参考意见。

  1. 文献综述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环境,全球实力强大的国际化医药企业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在这种国际化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着特定的机遇与严峻的考验,甚至有些医药企业显露出自身某方面的竞争弱势。我国不乏有一些成功探索出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知名医药企业,华海制药则是在国际化道路中发展迅猛的代表。

当前文献可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一)我国药企的国际化模式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朱铭在2011年《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路径分析》一文中提出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后全球第三大市场,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也明确了要发展国外市场的意向。王莉在《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特征分析——基于战略组的视角》一文中提出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条件的企业,但与国外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尚处在初始状态,少数医药企业集团产品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力,部分产品早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已经具备了向纵深层次国际化经营拓展能力,但是要成为全球性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以全球市场为坐标制定企业战略规划,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将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拓展的必由之路。洪兰、李野、李林等人在2004年《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策略》一文中则提出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①企业规模小、成本高、缺乏竞争优势;②制剂工艺水平低,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③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对外投资相对滞后;④国际营销手段落后,医药信息系统不完善;⑤缺乏开发国际医药市场的队伍。作者提出以下建议:①选择循序渐进、稳步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策略;②壮大实力,培育国际化经营的主力军;③注重强骨壮体,打造核心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