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14 19:50:53

1》研究课题的背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恰逢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际,这是百年难遇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百姓无病防病,有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医疗卫生领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医疗卫生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决定了医改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医改明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三年时间,到2011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也就是近期确定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第二阶段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所以说在这样的医改背景下,国内外的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内容,国家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也正是对于医药企业的期望。中国医药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采取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方式,否则将会被社会所唾弃,被市场所淘汰。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来说要着眼于为中国百姓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与中国本土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无疑是一条连接中国市场很好的桥梁。

2》研究课题的意义:虽然中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有部分企业却被社会指责过于关注赚取利润而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自2006年以来,我国至少发生了8起严重的药害事件,造成了部分患者的死亡和严重伤害。药害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社会和受害者是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企业自身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根据丹麦政府一项研究显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仅可以为企业提高社会认可度,降低被监管部门惩罚的可能性,而且深化了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并大幅提高了员工的生产效率,最终产生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源、管理资源和人才资源。西方学者韦波斯特指出,消费者对于具有良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的负面信息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当这些企业的负面信息产生时,消费者会采取相对容忍的态度。所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造福利益相关者,而且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自身。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眼中只有利润,而无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那么它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它的发展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因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不仅要对盈利负责,还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观念已逐步被企业和社会所认同。

3》研究课题的现状及趋势(国企和外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国内的先声药业,神威药业等企业都是社会责任的好带头,先声药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的民族医药,作为企业使命与终极目标;研发创新,不计投入,近乎偏执,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有效药、便宜药。为推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人才,鼓励创新,向中国药科大学提供500万元先声奖学金。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企业公民责任。神威药业: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无噪声、无烟尘、无异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与环保和谐同行;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深入社区,进行全民用药安全社区教育计划,指导公众安全用药;走家串户,进行过期药品回收,确保百姓用药安全。中国的企业在医改的影响下,中国本土企业逐渐向为大众老百姓服务,大部分农村医疗制度的开放,真正的达到能够为普通百姓治病为目的。也有很多慈善公益的活动在给大众一个服务于民的好形象,提供企业奖学金政策,为国家培养激励更多的人才储备。其中社会责任感让大家都有目共睹。

对于外企来说,以默沙东为例,1994年,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由默沙东和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合资。2011年7月,默沙东与中国先声药业集团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默沙东与重庆智飞生物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2012年9月,合资企业正式投入运营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秉承正直诚信、团结协作、持续创新、践行务实、社会责任、以人为本、聚焦客户、绩效导向的价值观,先声默沙东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丰富产品线,集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适合中国患者和社会的最佳本土医药企业。2009年,默沙东与先灵葆雅合并,成为全球医疗领先公司,致力于使世界更美好。2013年,杭州新厂投入生产。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目前,默沙东在中国大陆共设有10个运营区域、3个工厂、1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默沙东的历程显示出了由一个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渐与本土的一些企业合作,目的也是造福于中国大众,将一些很好的药品降价销售,不仅如此还斥巨资在中国投入世界先进的研发工厂,将今后的市场中心慢慢的向西方移动,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产品,秉承乔治默克的观念药物不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产,而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创造,于是在不断地研发同时,打开了中国市场,更好的为大众治疗与帮助。众多的公益行动和在中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捐赠在国民眼中树立了榜样形象。体现出了对于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4》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孔祥金在2009-02-08期刊,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提出: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医药企业和医院是行业中的两个重要主体,两者均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都应承担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社会责任。在企业伦理的视角下,分析了目前医药企业和医院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两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重要的点在于医院和医药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共同点也有共同的责任,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只有当两者都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整个医药行业才能够趋向于稳定发展。

都闻在2011-03-15期刊,来源于商业文化(上半月)提出新医改的核心意义在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医药服务和药品供应体系。新医改的推进,对药品生产及医药行业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医药企业作为医疗卫生体制下的重要主体,唯有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才能从根源上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新医改带来的变局,并推动和促进新医改的实施。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着重于思考新的医药改革体制下,医药企业需要思考自身的提升,不论从产品质量还是社会形象来说都很重要,质量是国家重点考察的方面毋庸置疑,但是在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方面也是需要重视的,只有企业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够在社会责任方面起到榜样或者引导作用,那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是很宽阔长久的。

李洁在2010-08-04期刊,来源于中国药房,提出:目的:促进我国医药企业更明确地认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方法:分析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及其目前的主要实现途径。结果:我国医药企业应明确其对消费者、投资者、雇员、社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畴。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依赖法律、法规的强制机制和自身意识的逐步提高,这不利于我国医药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论:建议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2个方面促使我国医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可以将社会的责任分为每个部分的责任,更确切的可以分为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对于社会的责任,新的医改政策下我们必须遵守法制,有序的进行工作,对于各个岗位及个人的责任意识需要加强,医药企业需要在医药行业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影响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

邓冬梅在2011-01-24期刊,来源于中国药房提出:目的:探讨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促进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法:对广州市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如责任认知、内容确认、目的、途径等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医药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大型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强烈,但部分医药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仍然存在某些误区;缺乏责任标准与实施规范;社会各方包括政府方面对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与监管不足。结论:对于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企业需要有主动履行的意识,更需要社会利益各方共同监督与鼓励。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反映出了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履行的意识不强烈,这其中当然也需要政府部门对于这一方面的监管要加强,更需要医药企业自身的配合和积极的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所以说社会责任的建立需要企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监管的同时也要起到激励的作用来促进企业发展。

严明在2009-06-01期刊,来源于医药导报提出: 当前'药害'事件不断,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医药企业追求'经济人'利益,市场监管失灵、法律规范滞后于政府监督,社会缺乏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而呈现出'道德逆淘汰'态势。加强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主流价值,引导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加大奖惩力度,斩断'道德逆淘汰'逻辑链条;充分发挥媒体、行业协会、群众团体、非营利机构等社会第三方监管机制监督;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渗透至企业核心文化的范畴并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多元治理才是监管医药企业的长效机制。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我们不仅要靠自己宣传,更要通过借助媒体和社会团体的强大力量来在社会上形成影响和宣传,也同时起到一个监督曝光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给医药企业一些压力才能够从实质上保障医药行业的道德水平上的发展,同时医药企业内部的企业文火就起到很大作用,一个积极的文化就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同时隐射出未来在医药市场的定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