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数据库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企业、工厂、医院以及高校之中。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导致数据的大量产生以及数据的标准化,激增的具有一定标准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人们希望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
学生综合测评是学生管理的基础,而现在使用的学生管理模式还是使用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在现在的人才培养中,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现在的人才培养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全国高校中属于学生数量增长不大,每年招生位于2000~4000水平,属于学生数量较为稳定的高校,且我校现有的网络监控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及一卡通平台等信息系统完备,以上条件使得我校能够基于现存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我校学生的大数据分析,构建大数据模型。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为我校认识、管理、教育、培养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数据化支撑。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内大学生素质评价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提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战略下,评价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学生成绩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德、智、体三模块并存的评价模式。在此模式下学习成绩按学分进行成绩加权,反应课程比重;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参与活动的录入反应学生能力;操行分的加入反应学生的品德与纪律。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品德与纪律由人为而定,存在操作的可能性且不客观;学力还是由传统的分数制而定,虽然有平时分加分的应用但并不关键;学生能力评判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既一个活动究竟能给学生加多少分。总的来说既评判的标准模式已经较为完备,但灵活透明性并不强,有待进一步的评价手段。
2.国外大学生素质评价现状
国外并没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提法,对学生评价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学生的学力与学习效果的测量,如美国进行的“八年研究”(1933~1941),其规定的学力结构为:(1)有效的思考方法(2)有用的工作习惯及学习技术(3)社会态度(4)有意义的多方面兴趣(5)音乐、美术、文学、以及其他美的经验、鉴赏(6)社会的感受性(7)社会适应力(8)重要知识(9)社体健康发达(10)一贯的生活态度。相对国内来说,美国评判标准多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力以及个人态度的评价,其国内的大数据的发展为这些较难进行评价的项目予以支持,大数据已经在美国教育中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深入地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精细至每个鼠标点击动作,例如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的方法。这种分析可以针对成千上万的学生进行,而不是孤立的小型研究。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1.学生综合素质和测评方法
赵淑英在其论文中说,综合测评就是对被测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除了掌握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涉及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以及个性、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