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识别文献综述

 2023-02-08 20:46:49

一、课题意义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等。

其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过程中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呼吸及节律紊乱,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觉醒,或患者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并可有进行性体重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能、行为异常[1]。

国外调查显示, OSAH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2%~4%, 是许多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

一项在我国广西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OSAHS的发病率高达4.3%[2]。

因此,对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在一般人群中高度流行,呼吸暂停系指口和鼻气流停止至少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以上,并伴有4%氧饱和度下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晚间7小时睡眠中,反复发作呼吸暂停30次以上或每小时睡眠中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超过5次以上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3]。

而睡眠呼吸暂停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又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对于两者需要进行区分,因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通常更多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常与上呼吸道收缩、代谢疾病相关联[4]。

目前临床上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主要方法为医生通过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睡眠数据中的睡眠事件进行标注,再结合睡眠事件发生的类型和频率进行诊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