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危险品转运站污染场地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5 16:01:56

土壤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工业、城市污染逐渐加剧,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和文献,深入了解了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有机-重金属,污染修复,工艺,异位氧化

一、土壤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现状

“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是一切财富之源”。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质量不断恶化。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非常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在许多城市和城郊的地区的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而且土壤污染类型多种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严重的局面。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大量云集。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数据显示,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轻度污染的约占46.7%,中度污染的约占9.7 %,严重污染高达占 8.4%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 亿元。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包括:石油烃类污染物、卤代烃 类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邻苯 二甲酸酯等有机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可直接被人体摄入,甚至可能在体内积累,影响人体生化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发育和生殖功能,还可能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水平,破坏神经系统等。人体内有机污染物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癌症发病率增加。土壤有机污染物可直接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并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土壤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新陈代谢、遗传特性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从而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相比于大气、水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和不可逆转性,治理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我国土壤有机——重金属污染严重,而且相关法律标准相对较少,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土壤污染途径多, 原因复杂,控难度大。再加之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了影响群众身体健康 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土壤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1、生物修复。

(1)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机物、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降低有机物、重金属的毒性,吸收积累污染源,改变根际微环境,从而提高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 或固定效率。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潜景,但微生物个体微小,从土壤中分离比较困难,且存在与修复现场土著菌株竞争等问题。(2) 植物治理技术。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某些植物对重金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化,达到减轻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绿色、环保、经济等优势。植物去除土壤中污染源机理主要依靠植物萃取作用、根系过滤作用、植物挥发作用和植物固定化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