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生物质炭输入对垃圾堆肥过程H2S释放及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摘要:如何有效减少垃圾堆肥过程H2S的产生与如何有效去除已产生的H2S并避免其随意排放是垃圾堆肥恶臭污染控制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好氧堆肥过程是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因子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类、丰度和活性是堆肥反应能否正常运行和影响污染物去除的关键,强化堆肥过程恶臭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垃圾堆肥; H2S; 微生态;污染控制
- 文献综述
-
我国垃圾产生现状和处理技术
- 我国垃圾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以混合垃圾收集,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 1.7亿 t,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 26.5 %,年处理费用高达数十亿元 。垃圾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而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中卫生填埋占 70 % 以上。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大,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来说,征地越来越困难。近年来,沿海大城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焚烧技术,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垃圾处置方式逐渐由垃圾填埋为主转变为垃圾焚烧为主。如广州目前已建成 1 座垃圾焚烧厂,另外还有 5 个焚烧发电厂正投资建设,预计 2017 年投产,合计处理能力可达 13000 t/d,将大大降低广州垃圾处置的压力。
城市垃圾处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使垃圾进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根据国内外对垃圾处置的研究历程,城市生活垃圾将逐渐发展为资源化处理新模式——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国外实践证明: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不仅难以达到垃圾资源化的要求,而且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只有将垃圾预处理和各种垃圾处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利用垃圾组分复杂多变的特性,提高垃圾资源化的效率。
-
- 我国垃圾处理技术
- 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技术就是将城市垃圾堆填入预先选好的大坑或洼地中,垃圾和地面接触部位敷设防渗系统,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导排出场外进行处理,防止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体;
- 垃圾堆肥
堆肥技术是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最后形成稳定的类似腐殖质土壤的无机物质,可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垃圾堆肥的主要工艺包括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垃圾堆肥法具有处理设施工程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成熟,减量化资源效果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小等优点。但垃圾堆肥法要求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必须大于 40 %,且重金属含量低以及 pH 值在合适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堆肥法产生轻微气味,需设除臭装置,有一定的选址难度
- 垃圾焚烧
焚烧技术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将垃圾输送进入焚烧炉内氧化燃烧,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垃圾焚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干燥、燃烧和烧透。
- 蠕虫堆肥法
蠕虫堆肥法,利用蚯蚓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吞食后,作为复合饲料与排泄物用于无公害蔬菜栽培的肥料等。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但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前期需进行严格分选,蠕虫生长要温暖的环境,并定期作除螨和其他蠕虫的措施,避免蠕虫生长受威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