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处理难度日渐上升。目前已有直接焚烧、卫生填埋、机械压榨 厌氧发酵、高压喷爆 焚烧等垃圾处理技术被推广应用。如何选择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垃圾特性相适应的处理技术是一大难题。
填埋的垃圾绝大部分为混合垃圾,资源利用率低,产生的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资源,产生臭气造成二次浪费,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相对来说,焚烧处理占地面积小,快速处理程度高、无害化减量化程度高,得到大量推广。但在焚烧前的集中堆放过程中,垃圾发酵分解也会产生渗滤液,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2]
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尤其复杂。由于来源垃圾种类不同,污染物组成变化大、含量高,污染持久。且容易对周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2017全国共调查统计了无害化处理厂1013座,比2016年增加73座;卫生填埋处理量达到12037.6万msup3;,占总量的57.2%;焚烧无害化处理量达到8463.3万吨/日,占总量的40.2%。根据近五年的数据,填埋处理量以及占比不断下降,焚烧处理量以及占比不断上升。[1]
以我国每年渗滤液产生量按焚烧厂垃圾量的15%和卫生填埋场垃圾量的20%估计。[3]2017年我国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总量在4000万吨以上。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一般为新鲜渗滤液,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而填埋场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填埋场建筑、使用情况,产生的渗滤液一般为老年渗滤液,可生化性较低,渗滤液中腐殖质等难降解成分比例增加,氨氮含量积累。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主流处置方式有以下四种:[5]
(1)垃圾渗滤液回喷
渗滤液回喷填埋场可以增加垃圾的含水率,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加快垃圾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使填埋场产出的渗滤液较快地转变为碱性溶液。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