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新发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4 11:01:26

近五年对肺痨的研究综述

摘要:肺结核自古以来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传染疾病之一。近年来对肺结核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在病理机制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报道上。本文就肺结核的概念,分类,症候特征,病理机制、肺结核的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与KIR基因家族、接头蛋白Gab2以及相关的分子Gab1和蛋白磷酸酶SHP-2、Foxp3 Treg细胞、SIRPa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分析得出肺结核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肺结核 分子 虚劳

肺结核,古称肺痨,我国古代第一本记载肺结核疾病的书集为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书中所提为肺劳。书中提出:“又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描述了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最早提出肺痨具有传染性的书是晋朝的 《肘后备急方》,书中认为,结核病有“死后复传旁人”的特性,使肺痨得到新的的认识。唐代《备急千金药方》提出:“劳热生虫在肺”,明确了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而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对肺痨的临床表现的描述使肺痨得到了发展。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将肺痨与虚劳进行的界定。元代葛可久《十药》为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明代《医学入门.痨漈》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间作”,概要的提示了本病的六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个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关于肺痨的概述

关于肺痨的记载虽在古代早有记载,但关于肺痨的概念的界定并未明确。主要描述了肺痨的主要症候,病因,病理及机制。各个时代对肺痨的描述不断更迭,不断完善。

    1. “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1. 关于虚劳

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论述颇多,最早关于虚劳的理论出现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书中提出了“精气夺则虚”的理论,指出人体阴精与元阳劫夺,则可形成虚劳证。《素问.调经论》提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症有阳虚与阴虚之分。《难经》指出了 “五损”的症候和治法,阐明了虚损与五脏的关系。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出。“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临床表现为表面没有明显的病态,但是体征表现出由虚引起的脉象浮大而无力。现代《中医内科学》中指出虚劳是指脏腑亏损,阴阳气血俱虚而出现的多种慢性衰弱征候的总称,又称虚损。

      1. 关于肺痨

关于肺痨的概念自古至今很少有提及,在现代《中医内科学》中指出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病的慢性虚弱疾病。

1.1.3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内经》、《金匮要略》均将肺痨归属于“虚劳”、“虚损”的范畴,提示本病的发展,每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但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劳损症候的总称。肺痨病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要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以阴阳为纲,但合而言之,肺痨后期表现属于虚劳重证者,也可按照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施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