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肺结核产生的原因
摘要:结核病在我国甚至全球仍然是一个影响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并将结核病作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近年来,结核病的耐药性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据2017年WHO统计,2016年全球共有49万例MDR-TB新发病例[2]。耐药性是结核病防治必须攻克的难题,是阻挡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前进的“墙”,了解结核病患者耐药的基本情况,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第一步,了解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促进结核病防治的必要工作。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性;因素;措施
一、文献综述
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传染病,化疗作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使得结核病疫情得到有力控制,但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和迅速传播,使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不再明显,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威胁。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即为耐药结核病,所耐药物种类越多,治疗越困难,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耐药结核病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MDR)性问题已成为结核病防治专家们的关注问题。大多数观点认为,耐药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体突变引起的。MDR-TB即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据2017年WHO统计,2016年全球共有49万例MDR-TB新发病例,约有6.2%的MDR-TB为广泛耐药结核病[2],201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36.8%,MDR率为6.8%,与2000年相比,耐药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虽然我国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进步,但是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MDR-TB的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控制耐药结核病奠定基础,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1.原因
1.1 原发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肺结核是指没有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发生结核杆菌耐药。MDR-TB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有治疗时间长、难度大、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且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对结核病防控构成极大威胁[5]。以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传染源,所携带的耐药菌感染新患者后直接导致耐药,这种并非治疗中筛选的结果,而是传播所造成的耐药,就是原发性耐药。相关研究表明,复治耐药患者中,84.4%的患者耐药是属于原发性耐药,而仅仅15.6%的患者为真正的获得性耐药[4]。
传播 有研究表明,传播是导致我国MDR-TB发生的主要原因,MDR-TB患者中初治者有近60%,所有MDR-TB患者中,至少75.6%的患者是由传播导致的[4],细菌和环境因素在MDR-TB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MDR-TB患者的密切接触可直接造成MDR-TB的传播,对MDR-TB患者的管理不到位也可导致传播的发生[11]。
1.2 获得性耐药 获得性耐药肺结核是指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大于1个月而发生的结核杆菌耐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体内非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发生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最初原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