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综述
摘 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此本文阐述了流脑的危险因素(如免疫缺陷、人口流动、病毒感染、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全球发病率普遍降低,但非洲部分地区仍有暴发,我国流脑疫情控制得当,病例散发存在,新疆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并进一步讨论了流脑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流脑;危险因素;发病率;预防;疫苗
1.引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Meningococcal Meningitis,MM)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且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特点。脑膜炎奈瑟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属奈瑟菌属,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菌毛和内毒素,根据其荚膜多糖的化学组成至少可分为13个血清群,引起流脑的主要血清群有A、B、C、W135、Y 和X血清群,其中A、B、C群流脑引起的病例占90%。
2.流脑的危险因素
2.1免疫缺陷
较早研究发现流脑与免疫缺陷有关,若缺乏抗体依赖补体介导的免疫溶解,就会对流脑易感。家庭内有人得流感,那么家庭内其他人患流脑的风险增加400-800倍[1]。曾有学者对流脑家庭集聚暴发的三例病例进行病例报告研究发现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为主要病因[2]。
2.2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频繁时间恰与流脑高峰时期重合,且胡明霞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OR=7,95%CI2.8~18[3]。流脑散发、流行地区人口向其他地区流动,该地区流脑抗体阳性率升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