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年人初次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我国成年人吸烟情况以及初次吸烟年龄分布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我国成年人初次吸烟行为的因素,以便对开始吸烟年龄较早的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遏制吸烟人口不断上涨的趋势。通过探索影响我国成年人初次吸烟的危险因素,为控烟提供理论依据,保护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成年人;初次吸烟年龄;初次吸烟行为影响因素;控烟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科学之论。2012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吸烟是人类最大的可预防的致病致死因素。烟草烟雾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已经发现数百种成分对人体有害;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已知的致癌物,可导致细胞癌变和恶性肿瘤(如肺癌、口腔与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宫颈癌等)的发生;吸烟还可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青少年哮喘、呼吸系统感染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Ⅱ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并可影响人体生殖及发育功能[1]。
- 国内外吸烟现状
1.1国外吸烟现状
据WHO估计,全世界现有 11亿多烟民 ,占全世界15岁以上人口的1/3 左右,其中8亿在发展中国家,以烟民的绝对数计算,占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31%)、美国(10%)、俄国 (7%)、日本(6%),全球约有47%的男性和12%的女性吸烟,发展中国家48%的男性和7%的女性吸烟,发达国家42%的男性和24%的性吸烟[2-3]。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香烟消费估计每人每年1600支。过去的20年里,发达国家消耗量减少,从1985~1992年,发达国家香烟消耗量下降了13%[4]。从人口增长趋势,即使在现有的吸烟流行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今后的烟民数量还会增加,预计到2025年,世界吸烟者总数将增至16.4亿以上,因为那时人口基数将从目前的60亿增加到85亿[5]。
在发达国家中,15岁以上的男性有1/3吸烟,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差不多是1/2。在发达国家中,女性吸烟者人数和男性差不多,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10%的女性吸烟,但这个比例在不断加大。自60年代初,美国就大力宣传戒烟,政府制定有关法律,至今,美国成人的吸烟率已由42%下降至25%,已有约5000万烟民戒烟,使该国的上升的男性肺癌发病率得到遏止。据WHO总干事马勒1988年宣布:加拿大已有550万人戒烟,英国已有1000万人戒烟,美国当时有4000万人已经戒烟。目前,发达国家的吸烟率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下降,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吸烟率每年以1%~2%的速度上升[6]。
1.2国内吸烟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1984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50万人吸烟情况调查表明,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吸烟率为33.88%,其中男性61.01%,女性7.04% [7]。1996 年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开展了“全国吸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群男性吸烟率为66.94%,女性吸烟率为4.19%,总人群吸烟率为37.62%。我国人群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男性为 19.80岁,女性为24.75岁。估计全国共有15岁以上的烟民3亿[8]。将1996年与2002年调查结果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后进行比较,2002年人群吸烟率比1996年下降了1.8%,男女分别下降了3.1%和1.0%。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吸烟人口较1996年仍增加300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15~24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率上升,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为19.7岁[9]。2010年进行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 )中国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男性吸烟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6.5%和11.7% [10]。《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5年间,我国的现在吸烟者总数增加了1500万,人数从2010年的3.01亿增长到2015年的3.16亿[1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