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影响聚乙烯亚胺与铜离子络合物溶解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4:55:35

文献综述

1引言

铜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及器官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过量的铜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毒性,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铜离子的过量摄入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甚至引发神经性疾病从而危害生物体的健康。研究表明,人体内铜锌的比值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相关。而且当水中铜含量为lmg/L时,可使鱼类全部死亡。Cu2 在人体内过度累积可能会参与活性氧物质的生成,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硬化、肝硬化肝腹水等也与Cu 2 有关。

目前,铜离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电镀化工等行业,由于人类对其长期大量的过度使用,铜已成为环境中的一种重要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之一。重金属污染具有多源性、隐蔽性污染后果严重等特点,且重金属残留不易被降解,而是长期滞留在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进入人体。由于国内外水体的铜污染程度正在日益恶化,发展更有效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因此痕量铜离子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2国内外内对铜离子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

目前,常用的Cu 2 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及电化学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虽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这些检测技术大多依赖大型仪器设备,在检测条件、时间以及成本上都有较高的要求,难以满足当前检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开发简单方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Cu2 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不同于块体材料的优异特性被广泛开发,在化学和生物检测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比色传感方法的发展为研究者开发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新思路。相对于电化学方法及荧光技术而言,基于紫外光谱检测及裸眼可见的比色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受到研究者青睐。

2.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是根据样品蒸气态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外界光源辐射产生的一种特征性共振吸收,这种吸光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蒸气态中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由此测定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抗干扰性强等优势,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检测限越来越低,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