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特定污染物与听力损失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4:46:13

血液中特定污染物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

摘要:POPs是一类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听力损失是听觉障碍的表现,全球听力损失现状严峻,许多听力损失往往是症状得到控制听力未必能改善且感应性听力损失被认为不可治愈。目前动物实验已经能证明PCB的耳毒性,但推及至人则证据有限。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与听力损失有相关性的特定污染物,为听力损失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多氯联苯; 有机磷化合物; 耳毒性; 听力阈值

一、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工程、交通、生物排放等产生的废物增多,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对人体健康和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类物质中的一些是杀虫剂,另一些是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带来的副产品。随着世界各地因污染造成的公共危害事件不断发生,生态环境不断破坏,国际社会也越发重视,最终于2001年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订协议,共同商讨和处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 Organic Pollutants,缩写POPs)造成的影响[1]

1.听力损失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介绍

POPs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对鱼类,鸟类,和人都有致命危害[2-3]。如DDT等可以使鸟类蛋壳变薄,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进而影响人类生存。POPs也可通过食物链传播与累积,对动物和人造成潜在的危害。POPs及其代谢物或其他几类化学物质对人的影响有协同作用,可干扰人的内分泌系统。近年报道POPs对食物链中的肉食类高等捕食者的免疫系统、动物行为模式造成重大影响,包括:(1)种群下降和生殖障碍; (2)生理功能异常和其他荷尔蒙系统异常; (3)性别混乱; (4)免疫系统障碍; (5)行为失常; (6)肿瘤,癌症等。进一步证明了POPs对人类的致病可疑性。

若人类暴露于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后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反应,并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上产生变化,进而对人类的新陈代谢,发育,生殖功能造成潜在的有害影响。如近年的隐睾症、尿道下裂、两性人、发育不全、等发病率上升等均被认为和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的环境污染有关。POPs对人类造成的其他危害包括对听力损失的影响仍然在被研究中[4]

目前,全球听力损失现状很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 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这超过世界人口的5%——其中3400万是儿童。除非采取行动,否则到2030年将有近6.3亿人罹患残疾性听力损失。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加到9亿以上。残疾性听力损失的定义是:成人(15岁及以上)更好的那只耳朵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儿童(0-14岁)更好的那只耳朵听力损失超过30分贝。65岁以上人群中近三分之一受到残疾性听力损失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