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HDAC/TRAIL双靶点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2-12-18 16:51:49

课题名称

新型HDACs/TRAIL双靶点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课题简介

恶性肿瘤已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病因、病理机制及疾病进展过程非常复杂。近年来,多个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苏尼替尼,拉帕替尼等)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疗效,标志着癌症治疗正进入多靶点时代,现今抗癌药物的研发中多靶点药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非激酶抗癌靶标,己知共有18种亚型的人源HDACs,又可以根据它们与酵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同源性、细胞内定位和组织分布特异性将它们重新划分为4个亚族:ClassI、ClassII、 ClassIII和ClassIV,其中,I 类、II 类和IV类都有依赖Zn2 这一共同特征[1],被列属于目前最经典的HDACs。随着对HDACs的研究,人们发现使用HDACs抑制剂会回复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促进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现在许多HDACs抑制剂已经步入了临床实验阶段[2],已上市的HDACs抑制剂共包含五类,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两类为氧肟酸类和邻氨基苯甲酰胺类:(1)氧肟酸类(hydroxamic acid),以SAHA、TSA 为代表,该类药物的活性较强,但易于和人体内其他的含有Zn2 的蛋白结合,选择性较差,因此副作用较多,影响临床应用;(2)邻氨基苯甲酰胺类(benzamides) ,以 Chidamide、MS-275 为代表,其中MS-275 以其Cap区的苯环与HDACs活性管道最狭窄部位Phe141 和Phe198 的两个苯环产生pi;-pi;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其对HDACs的选择性,其毒性较氧肟酸类HDACi也大大降低。而且邻氨基苯甲酰胺类HDACi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与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通路有所交叉。

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TNF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有两条,分别为内源性通路和外源性通路。在早期对于TRAIL的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蛋白和单克隆抗体领域,其中AMGEN公司的两种大分子转录蛋白Dulanermin和Conatumumab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优异,但在临床试验时两种药物均表现不佳无法继续推进。究其原因,首先,Dulanermin 在人体内半衰期少于1小时[3],远远低于内源性的TRAIL,最为重要的是大分子的TRAIL只能作用于其外源性通路,但对其内源性通路无调节作用,无法恢复肿瘤细胞对TRAIL通路的敏感性,临床疗效不佳。目前关于邻氨基苯甲酰胺类HDACs抑制剂与TRAIL联用的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由于HDACi可以调节TRAIL内源性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两者联用时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4]

综上诉述,本课题拟选用TRAIL通路小分子激活剂ONC201为先导化合物,结合HDACi的构效关系研究,引入关键药效基团,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在保证HDACi活性的基础上,增加其对TRAIL通路的活性,以期得到具有HDACs/TRAIL双靶点活性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目前,本课题拟设计合成两个具有潜在HDACs/TRAIL双靶点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药理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Gregoretti I, Lee Y M, Goodson H V.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Family: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4, 338(1):17-3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