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瑞替尼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31 14:18:45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群的生命健康。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临床上已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融合基因确认为是肺癌驱动基因之一,针对这种基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四代抑制剂被开发出来。

克唑替尼是第一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 但很快出现了耐药现象,影响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针对其耐药现象, 开发出第二代ALK抑制剂,如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色瑞替尼 (ceritinib) 。

其后还有通过了第三期临床试验的第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即将上市进行四期临床试验;还有被称之为第四代ALK抑制剂的TPX-0005,目前也仍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我们通过进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色瑞替尼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对于以色瑞替尼或其衍生物为先导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参照比较一些已有的关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对照试验,从而确定色瑞替尼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然后以其为母体,通过一系列衍生化反应,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来完成文献中未报道的色瑞替尼衍生物的合成并确证其结构。

本次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色瑞替尼的最终合成路径问题,具体采用何种衍生化方法进行色瑞替尼的衍生化反应问题,以及最终的衍生物结构的确证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次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5-氟水杨醛,2-甲基-2-丙烷亚磺酰胺,3-氨基-4-吡唑甲酸乙酯,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甲基溴化镁,(R)-(-)-1-氨基-2-丙醇,二碳酸二叔丁酯等为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进行色瑞替尼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然后通过亲核取代,酰化反应,卤代反应等方法进行结构修饰得到衍生物,最后再通过质谱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测方法确证其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