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电压碳纤维离子化及其机理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3 15:54:47

一、研究背景质谱,作为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分析仪器之一,其技术的研究一直在药物、食品、环境、国家安全、人类健康以及其他与分析相关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些样品要得到质谱分析首先就要得到高效的离子化,而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质谱离子化方法的选择增加了困难。

受到样品极性、溶剂、与质谱进样接口不匹配等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很难有一种离子化方法可以解决所有实际样品的分析问题,因而质谱离子化新技术的开发一直是质谱研究的关注点与难点之一。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质谱离子化技术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都有着各自的缺陷,无法满足一些样品的质谱分析要求。

对于ESI,有着溶剂选择的限制、电离低或非极性化合物效率较低以及基质效应等限制。

APCI 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ESI在电离化合物极性上的选择限制,可以用于分析低或非极性化合物,但对于极性大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检测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些离子化方式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谱分析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日常的测试和研究中,我们发现ESI 和APCI 等质谱分析技术存在以下一些缺陷,大大限制了一些特殊有机化合物、新型化学反应和新型高性能材料化学的研究,亟待解决:(1)一些重要的有机分子、试剂、新型功能材料分子和催化剂极性低、分子量也较大、挥发性差、难以电离、且热不稳定,如共轭多烯、联烯、双烯配体、甾体类化合物、特殊多氟化合物,多硫共轭化合物、液晶材料单体化合物和有机碘化物,采用传统的ESI和APCI技术往往得到碎片离子,难以获得完整的质谱信息。

(2)常用的化学反应的良溶剂是非极性或多极性的溶剂,由于非极性溶剂的电导率低,甲苯和烷烃溶液在电喷雾质谱分析时,往往无法获得稳定和有效的信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