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酰聚糖Riclin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25 15:52:02

文献综述

一、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流行病的一种,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急性肺损伤可发展为更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造成重症患者死亡.急性肺损伤可引起患者休克、败血症、缺血再灌注等,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在损伤中占有重大的作用,如血管渗透率的增加、水肿、肺泡崩溃和血氧不足.细菌感染或是有炎症时,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快速增加,大量中性粒细胞快速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检测到[2].炎症发生时,炎症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出活性氧、细胞因子、蛋白酶等一系列炎症介质,杀死细菌,同时引起组织的损伤[3, 4].急性肺损伤时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到重大的损伤.至今对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支持性护理和抗菌疗法,但死亡率还是高达30%-40%[5, 6].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对ALI进行有效的药理学治疗,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高效的药物还处于探寻初期.因此,探究其他的高效治疗方法可降低急性肺损伤的死亡率.

1.1急性肺损伤介绍

对急性肺损伤(ALI)的描述经常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ARDS)一起,急性肺损伤(ALI)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ARDS),这是种可引起爆发性呼吸衰竭死亡的疾病.据报道,美国约有15万人被确诊为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ALI/ARDS的初次描述来源于加拿大,是加拿大的一名军医在救治一名被毒气造成肺损伤的士兵时出现的.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正式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综合症这一概念,患者发病时呼吸急促和血液含氧量低.到了20世纪末,关于ALI/ARDS的定义才真正存在.引起ALI/ARDS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肺部感染、有毒气体吸入、药物服用、大量的输血和放射性肺炎等[7].

1.2急性肺损伤病理机制

急性肺损伤主要是肺部急性炎症的发生,当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巨噬细胞被病原体快速激活,释放出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炎性因子会刺激肺损伤部分邻近的细胞,从而产生趋化因子如Interleukin-8(IL-8),进而招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进入肺泡空间.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关键就是中性粒细胞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在血管中释放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氧化剂和活性氮等物质,促使肺损伤放大.巨噬细胞的向外迁移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诱导凋亡的分子,促使肺损伤进一步扩大和加重[9,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伴有水肿(褐色)的异质性损伤,与正常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充气肺泡相邻(肺泡水肿)[11].

1.3 LPS诱导下复制肺损伤机制

内毒素模型的基础:LPS是一种糖脂,是存在于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中的极性脂质头组(脂质A))和链重复二糖.LPS大多数的生物学效应是由脂质A复制的,即使存在或不存在寡糖抗原的影响.在血清中,LPS与a结合特异性LPS结合蛋白(LBP)形成一种LPS:激活关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的CD14/TLR4受体的LBP复合物,触发炎症介质的产生.LPS是脓毒血症的重要介质,利用机体对革兰阴性细菌的反应进行全身给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是LPS最早用于建模的原理方法之一[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