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石蒜是一类集园林观赏、药用、经济等价值于一体的植物,传统的分球繁殖方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才能使石蒜属植物更好、更快地繁殖发展。本文对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石蒜属植物组培技术中存在 的问题及研究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石蒜;抗生素;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前言
石蒜 [Lycoris radiata (L′ Her.)Herb] 为 石 蒜 科 (Amaryl - lidaceae)石蒜属(Lycoris)鳞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发现的20多种石蒜属植物中有12种为我国特有,该属植物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达1500年之久,有“中国郁金香”之称[1-3]。石蒜鳞茎近球形,鳞茎盘上有须根,叶狭带状,伞形花序顶生,多于夏末秋初季节开花,花叶不遇,蒴果常具三棱。石蒜是一种集园林观赏[4]、医用[5-6]、化工生产[7]等价值于一体的植物,拥有极高的开发、利用潜力。石蒜有性杂交结实率很低、自然分球繁殖系数小、速度慢。因此,很多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石蒜组培研究上,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方法、抗生素的使用、培养基种类、栽培基质及试管鳞茎膨大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石蒜组培所取得的成效,探讨了石蒜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最初对石蒜属植物的组织培养进行报道的是日本学者 Koyama,我国在 1986 年首次报道了石蒜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技术,目前有关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日渐成熟,多数组培研究都集中于石蒜、忽地笑2个品种。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1.1外植体的选择
在石蒜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中,鳞茎、叶片、花器官、 种胚等都能作为外植体诱导出不定芽或愈伤组织。有学者采用换锦花的不同花器官诱导愈伤组织,表现为花梗的诱导能力最强;采用忽地笑的不同花器官诱导愈伤组织,表现为子房的诱导能力最强[8]。刘旭忻[9]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对石蒜诱导再生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能力强弱表现为鳞茎>叶片>种胚。在多数关于石蒜属植物组培的报道中,常见的外植体材料为鳞茎。
1.2鳞茎的处理
在选用鳞茎为外植体时,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植物组织培养产生一定影响,有学者认为石蒜鳞茎的最佳采摘时期为生殖生长旺盛期(7—8月),且以未抽出花葶的鳞茎诱导效果最佳[9]。将采摘的鳞茎置于4~8 ℃环境下冷藏 4~8 周后以四分法切割鳞茎入瓶,不同层数的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各不相同。郑晓峰等[10]试验证明,4~5层带基盘的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优于双层鳞片,王光萍等[11]、袁娥[12]得出类似结论。朱锦等[13]得出的结论是双鳞片法进行组培繁殖更具实用价值,表现为内层鳞片诱导效果优于中、外层鳞片。
(二)外植体的消毒方法
石蒜属植物的鳞茎常年着生于土壤,表面附着诸多微生物,鳞茎球内亦含有大量的内生菌、多糖、淀粉、石蒜碱等物质,这些成分易使外植体创口组织褐化、加大污染程度、提升鳞片入瓶难度。因此,选择适宜的消毒方式是提高鳞茎入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常见用于石蒜属植物组培的消毒试剂有70%~75%酒精(C2H5OH)、0.1%~0.2%升汞(HgCl2)。先用洗涤剂浸泡洗刷鳞茎,再用 70%~75%酒精浸泡鳞茎 30~60 s,流水冲洗后再用升汞灭菌。不同的石蒜品种所需的灭菌时间存在差异,用 0.1% HgCl2 对换锦花和白花长筒石蒜鳞片、叶、根尖、鳞芽消毒,得出鳞片的最佳消毒时间是 10~12 min,叶、根尖、鳞芽 的最佳消毒时间是7 min。王清[14]以忽地笑鳞茎为外植体得出相似结论。杨曦[15]以中国石蒜和乳白石蒜鳞茎为外植体,发现用0.1% HgCl2消毒 14 min效果最佳。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渗滤液可控生化致水肥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TCP3-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SPL9-1转录因子调控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CmMYB1转录因子参与介导UV-B诱发杭白菊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大豆P型ATP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文献综述
- 微塑料和土霉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 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 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文献综述
- 乳化剂种类与用量的改变对SKLB677乳膏的乳化体系及活性成分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 human TIGIT及其配体PVR的真核表达及纯化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