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组学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不足导致的短暂性休克甚至死亡,诱病因素多样,潜伏期长,治愈程度因人而异。因缺乏科学的疾病判断标准导致的用药失衡,使得多数疾病难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蛋白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蛋白组学技术; 生物标志物
一、文献综述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总称,由呼吸器官及其调节系统组成,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此外还有湿化、温化、净化气体,以及嗅觉、发音、免疫、代谢等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即是发生在呼吸系统的疾病,不包括全身性疾病在肺部的表现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系统异常。引发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因素多种,包括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吸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1]。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调查显示[2],2016年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以及结核病分别处于第三、第四、第六和第十位(其中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归在一类计算)。在低收入国家,下呼吸道感染更是一跃成为首位的死亡原因。
(一)、蛋白组学技术
蛋白组学技术由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逐渐发展而来,传统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蛋白间的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分离蛋白,具有高通量、重复性好和敏感性高等有优点,但分离效果有限,低丰度蛋白难以分离得到。由此发展出了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双向高效柱层析、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可对大量的蛋白质样品同时进行分离检测分析。Hughes CS等[3]对蛋白质初步处理方式的改进,设计出了更高敏感度和更高回收效率的顺磁珠技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中蛋白用量的压力,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极高的灵敏度减少了检测用品的用量并提高了对低丰度蛋白的检测。杨娟等[4]利用两种液体芯片结合时间飞行质谱的技术对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中各蛋白含量进行对比检测,大范围、高灵敏性的检测出两组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的机体内功能的执行者,细胞间不同蛋白构成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维持和稳定了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机体的病变会打乱原有的蛋白恒定,从而导致机体内某些蛋白数量的变化。因此,可通过对机体内的蛋白含量的检测来预测机体的病变或者治愈程度。如表格 1所见,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研究中。
表格 1
样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