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毒病的种类和危害及其防治进展
Grapevine virus species, infected leave symptoms and their prevention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葡萄作为世界大二大水果,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有葡萄种植的地方就会有葡萄病毒病的污染,有百分之九十的葡萄品种感染病毒,使其质量和产量收到了严重影响,果农对于葡萄病毒病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引种、嫁接、扩繁等技术操作过程中缺乏便捷、有效的病毒病检疫检测手段, 还未建立快速有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和抗病措施。因此,对葡萄病毒病的种类和危害的认识,病毒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葡萄;病毒病;种类;危害;防治
世界上有90%的葡萄品种受到葡萄病毒病的浸染,葡萄的产量与质量受到了严重的下降,如着色不良,含糖量下降,含酸量增加,风味丧失等,甚至导致经济寿命缩短,不利于经济效益。所以正确认识葡萄病毒病的发生,种类,危害,鉴定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对葡萄病毒病的种类危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1葡萄病毒病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葡萄病毒有几十种,我国主要的葡萄病毒病威胁有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葡萄栓皮病、葡萄茎痘病、葡萄斑点病、葡萄新梢矮缩病和葡萄花叶病[1-3]。
1.1 葡萄扇叶病
又称扇叶退化症、传染性退化症。这种病对葡萄威胁极其严重,并且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根据不同的表现,可以大概划分为三类:扇叶型、花叶型、镶脉型。主要表现为扇叶、黄化叶及镶脉。扇叶型的典型特征为叶片畸形、不对称,叶基部宽大、叶齿锐尖,主脉集中呈扇状,常有退绿斑驳,枝蔓畸形、节间缩短。黄化叶型由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病株在早春呈现铬黄色褪色,病毒侵染植株全部生长部分,包括叶片、新梢、卷须、花序等。叶片色泽改变,出现一些散生的斑点、坏斑、条斑到各种斑驳。斑驳跨过叶脉或限于叶脉,严重时全叶黄化。镶脉型发生于春末夏初,传统说法认为是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学。成熟叶片沿主脉开始出现黄斑,并扩散至叶脉,形成带状,夏秋季节叶脉逐渐黄化,叶片缩小,果实减产。树体被扇叶病毒侵害时,树木老化,重者死亡,成熟时间延长,减产达25%~30%,严重超过80%。果实质量下降,抗逆性减弱,嫁接成活率低,繁殖材料生根差[4-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渗滤液可控生化致水肥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TCP3-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SPL9-1转录因子调控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CmMYB1转录因子参与介导UV-B诱发杭白菊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大豆P型ATP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文献综述
- 微塑料和土霉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 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 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文献综述
- 乳化剂种类与用量的改变对SKLB677乳膏的乳化体系及活性成分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 human TIGIT及其配体PVR的真核表达及纯化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