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杨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的分离研究
通过采集东台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真菌样本,结合国内外对动植物和自然林中真菌样本的分离与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真菌样本的分析和分离,为今后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分离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真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通过采集东台人工林土壤样本,并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真菌微生物,观察菌株表型(不同培养基培养以及电镜观察),对分离的真菌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ITS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完成对分离获得的真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后,对其种类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分析了解东台人工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为今后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分离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书珍等人对社鹃花(RhododendroⅡsimsii Planch.)根部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筛选,依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信息,对比临近根部土壤中的真菌,共分离出5种真菌。结果表明。枝孢霉(ephalosporiⅡ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Ⅱm sp.)、拟盾壳霉(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均为与杜鹃花共生的真菌类型。该研究为后续杜鹃花和根际微生物共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董治统等人通过比较红树林、海洋沉积物及北极3种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代谢产物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从中分离、筛选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所采集样品中的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菌株排重,利用抗菌活性模型筛选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其代谢产物多样性。揭示了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真菌的生态分布特点,为特殊生境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背景资料。
王建美等人采用常规分离法从不同地区健康黄栌根系中共分离得到 33 株内生真菌, 其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无孢菌群、腐质霉属、青霉属等, 而且不同地区黄栌的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 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大丽轮枝孢的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团炭角菌、黑乌霉属、假丝酵母属的菌株抑制作用较强, 其它内生真菌菌株对大丽轮枝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利迪链霉菌 A02 是从京郊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植物病原真菌高效拮抗菌株。隋勤等人为了明确其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 利用大孔树脂和硅胶吸附柱层析、 HPLC 循环制备分离等方法, 从菌株 A02 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纯度达 99.845%以上的单一组分活性化合物。经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和解析, 确定了该活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为 665, 分子式为 C33H47NO13, 化学结构与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纳他霉素相同。这一结果揭示了利迪链霉菌产生抗真菌天然产物的新功能, 并为纳他霉素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赵颖茹等人对银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分离, 得到了形态上很相似的两株真菌 F-1和 F-2.在基于形态特征鉴定困难的情况之下, 对真菌 F-1和 F-2的 rDNAITS区进行 PCR扩增和测序.真菌 F-1和 F-2 的ITS序列与来自于 10个属 30个种的不同真菌的 ITS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真菌 F-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真菌 F-2属于被孢霉属 (Mortierella).结果表明, 基于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高效等特点, 在真菌鉴定分类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渗滤液可控生化致水肥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TCP3-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杭白菊CmSPL9-1转录因子调控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CmMYB1转录因子参与介导UV-B诱发杭白菊黄酮合成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大豆P型ATP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文献综述
- 微塑料和土霉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 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 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文献综述
- 乳化剂种类与用量的改变对SKLB677乳膏的乳化体系及活性成分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 human TIGIT及其配体PVR的真核表达及纯化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