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文献综述

 2022-08-03 16:04:22

纤维素酶产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文献综述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研究至今为止已有很多,但对纤维素的分解利用仍未取得很好的进展。因此,对纤维素酶进行研究并筛选纤维素酶比活力高的菌株无疑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1、纤维素酶简介

纤维素酶是一种对纤维素大分子的水解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活性蛋白质,它是一组酶的总称,不是单成分酶,而是由多个酶起协同作用的多酶体系。其外观为灰白色的无定形粉末或液体;最适作用温度为40℃~55℃;反应最适PH值为4.0~6.0;在40℃~70℃以下稳定存在;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该酶催化效率高,比一般酶高106~107倍。

自1906年Seillere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至今已有一百余年了,现在纤维素酶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酒、饲料加工、纺织、洗衣、农业等多个领域。食品方面,纤维素酶被应用于果实和蔬菜加工、油料作物加工、茶叶加工、酒精生产、啤酒生产、食醋酿造、酱油酿造等生产工艺。在饲料工业中,纤维素酶用来制备低纤维饲料、饲料酶制剂、水解植物纤维生产饲料酵母。在纺织工业中,纤维素酶被用于纤维改性,真丝脱胶,染整的退浆、精炼、整理加工等方面。纤维素酶还被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纤维素酶用于造纸工业,利用外切纤维素酶只从末端切断纤维素的作用原理,可以提高纸张的光洁度。

2、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纤维素酶由三类不同催化反应功能的酶组成,根据其催化功能的不同可分为:①内切葡萄糖苷酶,该类酶能随机地在纤维素分子内部降解beta;-1,4糖苷键;②外切葡萄糖苷酶,它能从纤维素分子的还原或非还原端切割糖苷键,生成纤维二糖;③纤维二糖酶,它把纤维二糖降解成单个的葡萄糖分子。只有在这三类酶的协同作用下,最终才能把纤维素分子降解成葡萄糖。微生物特别是真菌能产生这类酶的复合物,从而把纤维素分子降解为葡萄糖分子为自己所利用。

3、纤维素酶获取来源

纤维素酶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昆虫、软体动物、高等植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反刍动物的瘤胃以及猪大肠也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存在。纤维素酶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纤维素酶虽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在植物发育的某些阶段发挥着水解细胞壁的作用,如果实成熟、蒂柄脱落等,但从植物中提取纤维素酶比较困难,且含量不高。很多食木性的动物及食草动物之所以可以以植物为食物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体内存在内源性的纤维素酶,但是依靠这类动物来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也比较困难。工业化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来进行。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共记录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大约有53个属的几千个菌种。由于放线菌纤维素酶的产量极低,所以研究很少。细菌纤维素酶产量也不高,主要是葡聚糖内切酶,大多数对结晶纤维素没有降解活性,且所产生的酶是胞内酶或吸附在细胞壁上,不分泌到培养液中,增加了提取纯化的难度,所以工业上很少采用细菌作为生产菌株。目前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较多的是丝状真菌,其中酶活力较强的菌种为木霉、曲霉、根霉和青霉,以木霉属菌种居多,较为典型的有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康氏、木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