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构建及优化文献综述

 2023-05-11 16:31:57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因此,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首要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我们长期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然而粮食在储藏和加工前后会受到多种虫害和霉害威胁,导致粮食品质受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特别是受到霉菌污染后,粮食中所残留的真菌毒素会造成严重的粮食安全隐患。

因此,对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控制与清除十分重要。

玉米赤霉烯酮 (Zearalenone,ZEN) 及其衍生物是一类主要由镰刀菌属的真菌产生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它作为粮食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和稻谷等谷类作物中,严重危害牲畜及人类健康[1-3]。

该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通过聚酮类合成代谢途径产生,具有很强烈的雌激素效应。

其中,以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为主要产毒素菌株,粉红镰刀菌 (F.roseum)、三线镰刀菌 (F.tricinctum)和串珠镰刀(F.moniliforme)等也可产生ZEN。

ZEN的化学名称为6-(10-羟基-6氧基-十一碳烯基)beta;-雷锁酸内酯,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和饲料,具有类雌激素活性,能引起种猪等家畜或家禽早熟、生殖周期紊乱,给种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