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解决的问题
1.茯苓的价值
茯苓被称作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传统重要资源,具有显著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以茯苓为主料的中成药有桂枝茯苓丸、参苓白术丸、五苓散等。食用茯苓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如公元前三、四世纪所著《诗经》中就有采集茯苓的记载。汉朝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都有茯苓的影子。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盛行以茯苓糕为早点,亦制作出内夹蜜饯、松果仁馅的茯苓饼,干香可口富于营养,即使现在也是北京人馈赠老年亲友的明特产。再比如深受现代人喜爱的夏季解暑饮品龟苓膏,就是龟板和茯苓熬制而成的,具有明目生津,排毒养颜的功效,是美容美肤的辅助食品。因此,从中医理论和保健养生方面来看,传统中药茯苓亦是传统的保健延年食品。
2.为什么要提取茯苓中有效成分
然而在传统茯苓加工工艺过程中,茯苓皮当作废料处理,造成了该资源极大的浪费。虽然全国各茯苓产地的种植规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茯苓总产量也越来越高,但茯苓的种植、加工和生产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茯苓原料才守候,由于加工技术的限制,除茯苓内核被利用以外,茯苓外皮,加工白茯苓块时切割下的残块、粉末等皆被当作废料处理。而原茯苓加工方法和途径也单一落后,茯苓至今以药用为主,其药食同源的价值理论研究和茯苓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未能以应有的速度发展。中药方面的利用也仅限于单纯的将茯苓粉揉搓加工成药丸,或将茯苓用水煎熬,将提取液制成冲击服用;至于在食品方面研究开发更是很少。为了提高茯苓加工利用率,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进一步探明茯苓中的活性成分,以茯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茯苓皮中的三萜类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并且测定了三萜物质提取物抑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3.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菌类、蕨类、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它们以游离形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游离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等植物。三萜类在豆科、五加科、桔梗科、远志科、葫芦科等植物分布较多。真菌资源中研究较多的就是灵芝三萜和茯苓三萜。根据三萜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可分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和其他三萜类两大类。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其具有抗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活性。如三萜酸中的熊果酸在植物界中较广泛的存在。它们具有抗突变、预防癌症、护肝、抗炎、抑制酪氨酸酶等多方面的活性。它们又可与糖结合形成多种三萜皂苷。如甘草中所含的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灵芝三萜还可破坏使肿瘤细胞不断分裂从而长生的端粒酶,抑制甚至杀死肿瘤,因此是灵芝中最主要的抗癌物质,微克数量级就有类似化疗药的作用,而且没有毒性。三萜类化合物是真菌化学成分中重要的一部分。茯苓和灵芝同属真菌类,灵芝三萜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并得到广泛研究,与此相比,中外学者对茯苓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的报道就少得多,而实际上茯苓三萜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4.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三萜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细胞株有抗癌活性,抗肿瘤机理复杂多样,抗肿瘤作用的靶点和途径广泛,并且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希望通过研究能为三萜类化合物的深入探索奠定一定基础,有望使其成为一类新型的天然抗癌新药。总之,三萜类化合物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 采用的研究手段
1.利用HPLC进行多次试验摸索及方法学验证并确定实验条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