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L纳米粒的制备和评价文献综述

 2022-12-26 15:40:00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透明质酸纳米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透明质酸纳米粒的体内不能良好控制药物释放,肝脾吞噬严重,体内靶向差,肿瘤组织蓄积量低,疗效差等问题。本课题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功能化两亲性透明质酸聚合物合成连接PL、表征以及载阿霉素透明质酸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质量评价及生物学性质评价等,探究影响透明质酸纳米粒递药效率的因素,从而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和降低肝脾吞噬,进而提高“透明质酸化”纳米载体递药效率和治疗效果。

1.透明质酸及修饰

卡尔·迈耶实验室在1950年代阐明了透明质酸的化学结构。透明质酸是一种高分子的聚合物。是由单位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高级多糖。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之间由beta;-1,3-配糖键相连,双糖单位之间由beta;-1,4-配糖键相连。双糖单位可达25000之多。在体内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从5千到2千万道尔。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线性多糖,近年来发现肿瘤细胞表面存在HA特异性受体。因此,利用HA及其衍生物的可降解性及细胞表面HA受体专一性等特性,将HA及其衍生物制成药物载体可达到药物缓释和靶向运输的目的。目前HA靶向治疗主要集中在前列腺、肺和头颈部肿瘤等方面,消化系肿瘤仅有结肠癌的报道,其肿瘤靶向性具体机制的诸多细节尚未搞清。吴道澄,顾雪凡评述了HA靶向载体的设计、性质及其在靶向治疗消化系肿瘤方面的进展,还对该体系的前景进行了预测[1]

透明质酸具有无毒、低免疫原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通过HA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CD44,可以达到主动靶向的效果。王竞团队综述了以HA为基础的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如HA药物偶联物、纳米凝胶、纳米微粒和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介绍了HA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4]

然而,纯HA易溶于水、吸收迅速和在组织中停留时间短等物理和生物特性,限制了它用于制备对硬度、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的药物载体,需要接受化学交联修饰,以增大分子量、延长降解时间,提高稳定性[5]。胡帼颖着重探讨了HA的交联规律及HA纳米微球载药体系的构建方法、产物表征和释药规律,并证明了HA磁性微球作为磁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行性。

董学猛以脱氧胆酸为疏水基团,制备了疏水修饰的透明质酸-脱氧胆酸耦合物,研究了这种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的透明质酸纳米粒,研究了其在体外的药物缓释效果;以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系(human epithelioid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细胞为模型细胞,考察了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率,并探讨了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机制[6]

Kafedjiiski等以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为介导,通过酰胺键将L-半胱氨酸乙酯连接于HA ,制备了HA-半胱氨酸复合物(HA-Cys)。每1g复合物中含游离巯基(201.3plusmn;18.7)mu;mol、二硫键(85.7plusmn;22.3)mu;mol。与未经修饰的HA相比,该复合物的黏度显著提高,水解度降低,降解程度减弱。由于二硫键的形成,由 HA-Cys和药物形成的片剂可持续释药12h。该复合物可作为一种药物传递系统的多功能赋形剂[12]

  1. PL及非甾体抗炎药

PL是临床应用的第一个烷基苯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广泛用于消炎、镇痛、解热、抗风湿等。PL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会产生一般非甾体抗炎药所具有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另外由于PL的生物半衰期较短,维持治疗浓 度需频繁用药,因而进一步增加了该药的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腹泻、消化道溃疡等,甚至导致胃肠道出血;同时也增加了肾脏的损害作用[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