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Nrf2调控剂的设计与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29 20:37:36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本选题的依据以及意义:

化学致癌过程是涉及启动、促进和进展等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癌症的化学预防是应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以阻断、抑制或其癌变过程,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化学致癌物的体内生物转化依靠肝脏的I相和II相代谢相酶来完成。作为对化学预防剂的应答反应,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家族成员转录因子Nrf2首先从胞质蛋白Keap1上解离,然后发生核内转位,与II相代谢酶基因上游的抗氧化反应元件结合诱导II相代谢酶基因的表达,这是化学防癌的重要机制;Nrf2对II相代谢酶的调节涉及PI3K、MAPK、PKC等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途径。这些发现加深了化学防癌机制的认识并为评估潜在抗癌物质提供了新的策略。

2.摘要:

除各种内外源性致癌物对机体细胞和组织的侵害,是对癌症进行化学预防的有效方法,该过程与Ⅱ相代谢酶的作用有关,并主要受Nrf2/ARE通路凋控。研究表明,某些合成化合物能通过Nrf2/ARE途径,诱导Ⅱ相代谢酶而发挥化学防癌作用。本文综述经上述途径发挥化学防癌作用的某些合成化合物。

3.关键词:

细胞转录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肿瘤;化合物;化学预防;Ⅱ相代谢酶;综述

4.实验简介:

通过乙酰化、亲和加成、环合、还原等反应,合成第一系列目标物;通过亲和加成合成第二系列化合物查尔酮类似物,探讨引入的取代基与ARE诱导活性之间的关系。

1) 抗氧化剂类:视黄醇类、G 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E及微量元素硒。自1976年Spom 首次提出采用视黄醇类物质干预癌前病变可预防上皮癌的发生而逐渐推出癌化学预防的概念。抗氧化剂化学预防机制是其能对抗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已知自由基或活性氧能破坏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细胞内多种蛋白质变性并能攻击核酸结构,导致肠粘膜细胞结构受损,从而易受致癌物侵袭而发生癌变。( 2) 非甾体类抗炎药:该类药包括阿斯匹林、苏灵大、炎痛喜康、布洛芬等一类作用机理相同的抗炎药,已有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此类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甾体类抗炎药发挥化学预防作用的可能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体内的花生四烯酸在环加氧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为前列腺素系列产物,后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一2的活性来降低前列腺素磁的产生,从而抑制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 多酚:存在于水果和坚果中的鞣酸、鞣花鞣酸、绿茶中的儿茶酚等衍生物、姜黄素等。多酚类能抑制多种致突变剂和致癌剂所引起的突变和癌变。鞣酸能抗突变、抗氧化抑制促癌、修复DN A损伤的作用;儿茶酚能抑制小鼠癌生长。( 4) 钙剂:抑制粘膜上皮细胞多胺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一鸟氨酸脱羧酶及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过量的多胺能使细胞内细胞器功能紊乱,导致信号传导出错,诱发细胞增殖和癌变;钙能和胆汁酸结合形成 钙皂 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肠粘膜的损伤。达到保护肠粘膜的作用。( 5) 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从而限制肿瘤生长所需的过量氨基酸。蛋白酶抑制剂一方面通过抑制蛋白酶,另一方面通过阴断氧自由基生成而发挥作用。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抑制由化学致癌剂、离子辐射和癌基因所引起的肿瘤,因此这类化合物将在预防多种人类肿瘤中发挥作用。( 6) 维胺脂:这是中国医科院研究人员研制的肿瘤化学预防及癌前病变治疗药,已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林培中等在食管癌高发现场干预试验结果证明维胺脂对高风险人群( 中度及重度食管上皮增生患者) 有明显保护作用。( 7) 姜黄素:是一种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在化学预防研究领域中受关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磷脂酶A2和Cr活性,减少脂质动员,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产生,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砬的产生,抑制癌发生发展;减少Fenton反应中三价铁离子的转化,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且有清除其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