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文库构建中DNA片段化长度对融合检测效果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
二代高通量测序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技术由于具有高通量优势,近年来在基因检测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Sanger末端终止法测核酸序列虽然准确度很高,但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现实科研、医疗领域的测序需求;面临同样问题的一代测序仪,测序速度低,成本高,通量小,因此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的普遍应用已成必然之势。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NGS核心在于文库构建,其具体实验流程通常包括基因组片段化,末端修复加A,加接头、PCR文库扩增等步骤。其中基因组片段化是指将完整的基因组通过超声或酶切的方法打断为较小的DNA片段。在肿瘤变异检测中,为了综合考虑成本与检测效果,通常会采用液相杂交捕获的方法将关注的靶标基因相关的片段做进一步的富集,称为杂交捕获。因此在预文库的构建中,DNA片段化的长度将直接关系到杂交捕获的效果,尤其是在后期测序数据分析变异中的效果。另一方面,基因融合是肿瘤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变异形式。不同于点突变及插入缺失是发生于单个基因内部的变异,基因融合涉及到两个以上基因,在后期的变异分析上对测序数据的质量及分析流程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本课题拟对DNA片段化的长度对融合检测准确性进行研究,以确定融合检测最适宜的文库片段化长度。
三、研究手段
基于实验法,通过样本提取流程、文库构建流程、液相杂交捕获流程和上机测序流程等流程操作,对不同片段长度的文库进行融合检测与分析比较,积累数据,最终总结实验数据、制作实验结果相关图表,得出结论。
四、文献综述
染色体DNA包含了一个个体所有的遗传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治疗评估的技术和手段,理论上都可以在基因的水平上启发出新的思路与方案[1]。以对疾病治疗为例,个体化给药服务就是建立在基因检测技术上的一种发展方向[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