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卡泊芬净(Caspofungin)是首个全新类型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由默克公司开发,2001年首次在美国上市。其作用机制为:阻止真菌细胞壁的形成,不可逆的抑制真菌细胞壁上主要成份beta;-(1,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细胞壁完整性,从而产生杀真菌作用。本品适用于食管念珠菌病,以及其它药物(如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等)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侵入性曲霉病。本品具有选择性高、抗菌活性好、安全性高、耐药性少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且与其它已经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相比,副作用是低的、轻微的。随着临床医学的深入和患者对抗真菌药物需求的加大,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具备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好、安全性高、耐药性少等优点的抗真菌药物,而棘白菌素类中的醋酸卡泊芬净因其临床上应用的广泛性成为研究的热点。2017年我国江苏恒瑞医药通过优先审评获批上市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仿药,目前已在销售。
我国GMP(2010)规定: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药品工艺验证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包含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通过详细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的验证,可以保证连续批量生产的产品均能达到质量标准。验证是正确、有效地实施GMP的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经过验证的工艺,是不可能始终如一地保证药品质量的。验证是一个证实或确认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确立文件的过程,是一个提前发现问题的过程。为保证该产品的质量,即需要通过验证。
我国GMP(2010)首次引入风险管理概念,要求将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到验证项目中的要求为:“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工艺验证周期,运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对药品生产工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步骤及关键工艺参数,制定验证计划。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针对性,提高药品生产工艺验证效率,降低商业化大生产规模下可能出现的生产风险。
在日常商业化生产过程中仍具有不确定性,故企业在日常的商业化生产中,进行工艺生产过程的同步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建立一个持续和不断发展的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对产品的关键属性及关键工艺参数收集分析,以确保目前的生产工艺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产品。
本论文拟研究的内容是: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作为新型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具有选择性高、抗菌活性好、安全性高、耐药性少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商业化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批量过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需要进行批量放大,为验证批量放大的可行性及保证该产品的质量,应进行批量变更后的生产工艺验证,在风险管理系统下对生产工艺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考察项目,并制定验证方案,实施方案,以确保经过验证的控制措施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均一性符合要求。
- 采用的研究手段
1.首先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特点(温度敏感),对生产工艺进行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FMEA)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危害程度,并制定对应的降风险措施(控制措施)。
2.由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项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