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研究内容、预期成果:
(1)了解中外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掌握基本的编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劣等。
(2)梳理江苏省及国内其他重点省份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基本情况,以我省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为主、部分省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为辅,通过对比研究和调研发掘,对江苏省现行服务项目的编码提出合理性的调整建议,完善《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3)熟悉编码效果评判的方法,合理评价提出的编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可行性建议。
- 研究手段:
该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为依据,选取数篇发表于2010年到2018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地研读、分析,学习和总结相关的研究路线和编码方法,重点参考《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7027-2002)和《中国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CCHI)。同时,对江苏省及国内其他重点省份现行的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以医学信息编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框架,以搜集整理的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数据为支撑完成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医疗资源的中医药,凭借自身“温、廉、简”的特点,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信赖和重视。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稳定性差、标准不统一、数据缺失等不足,使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的同时更好的普及受用群众,本课题研究分析了中外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以及江苏省和部分重点省份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编码的基本现状,以我省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为主、部分省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为辅,通过编码研究、对比研究,对江苏省现行服务项目的编码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完善现行的《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 医疗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的发展
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是指为了改善个人或人群健康状况、机体功能, 通过干预或改变疾病进程对提供的医疗服务操作项目进行分类并对每个项目进行编码。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即国际疾病分类,是以疾病的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四个特征为主要依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疾病进行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ICD是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目前最新版本为ICD-11。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出版了国际医学操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ocedure in Medicine(ICPM)。ICPM仅编制了一个医学操作类目表,包括诊断、检验、预防、外科手术、其他治疗和辅助过程等,作为各国对手术操作的统计出版物或报告书的指导,其作为ICD-9的一个补充分类,是ICD-9分类系统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医学操作发展迅速,而ICPM从起草方案到征求意见再到最后的修改定稿,操作周期漫长,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当前实际应用的需求,于是,各国开始在ICPM的基础上开发符合自己国情的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及其编码,如:美国的ICD-9-CM-3和ICD-10、德国的OPS 301、英国的OPCS 4、法国的CCAM、澳大利亚的ACHI、加拿大的CCI以及中国的CCHI等,同时这些国家都会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 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分类与编码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服务项目现在主要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省市在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等方面经过不断的修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后简称《全国规范》),《全国规范》9360项中涉及中医类项目337项,其中综合医疗服务项目10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327项。
《中国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CCHI)是我国现行一套独立的8位(字母数字)多轴分类与编码体系,它在GB/T 7027-2002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分类基本原则: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