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手性毛细管电泳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27 09:22:20

开题报告内容:

一、题目: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手性毛细管电泳分析

二、论文内容:

手性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手性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手性药物是指药物分子中含有手性中心或不对称中心的药物,由于负责、参与生命活动的各部分都存在手性因素,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对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识别能力不同,当其相互作用时,呈现出复杂的对映体选择性,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分布、代谢和排泄。因此,对手性药物而言,两个对映体往往在活性、代谢以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存在非常复杂的立体选择性差异。伴随着单一对映体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建立简单快速的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分析方法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作为驱动力,基于样品的多种特性(电荷、大小、等电点、极性、亲和行为等)产生淌度或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电泳新技术。电泳,即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迁移的现象。电泳一般是采用直流电场,促使样品发生定向运动。淌度,即指单位电场下的电泳速度。电渗流,即指pHgt; 3时,石英毛细管内壁上的硅醇基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毛细管内壁表面带负电荷,而其与溶液接触时相应的缓冲溶液带正电荷,从而形成双电层。在高电压作用下,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向负极移动,此现象即为电渗流。相较于传统电泳法,毛细管电泳由于采用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使得电泳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其分离效能极大提高,理论上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塔板数可以达到每米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另外其还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nl级)、分析对象广、分析模式多等优势。毛细管电泳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日趋成熟和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在生物、医药、化工、环境、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的材料。因其介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例如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基于纳米材料的大比表面积特性,其表面能够进一步修饰大量的功能基团。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与应用研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生命、环境、信息、能源和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在手性药物拆分领域中,纳米粒子以其独有的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被应用到HPLC、GC、HPCE以及固相萃取中。尤其是在HPCE的手性药物分析领域,纳米粒子为新的HPCE手性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1) 在运行缓冲溶液中加入NPs,当作准固定相,提高柱效,改善分离;(2) 将各种经修饰的纳米粒子作为固定相通过吸附或者键合的方式与毛细管内壁相连,从而实现手性药物的分离。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许多种纳米粒子应用于手性分离中,尤其是作为固定相或准固定相应用于毛细管电泳技术中。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其中,氧化石墨烯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sp2网络结构、厚度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特殊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所具有的多个苯环结构可以提供强烈的pi;-pi;作用,表面的含氧基团,如羧基、羟基、环氧基、可以与待分析物产生氢键作用、静电作用等。因此将氧化石墨烯引入开管电色谱体系可能增加固定相与待测物的相互作用,提高拆分效果。。毫无疑问,纳米粒子在HPCE中乃至整个分离科学中都具有非常美好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旨在构建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新型手性拆分系统。利用氧化石墨烯优秀的纳米特性,提高对映体的拆分效果,从而达到对映体分离分析的目的。

四、参考文献:

[1] 刘春叶.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5.

[2] 程民. 色谱法拆分手性药物在我国的应用(2011). 中国药房, 22(13):1220-12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