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
前胡属(Peucedanum L.)隶属于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前胡族(Peucedaneae),阿魏亚族(Ferulinae)[1],全世界约120多种,广布全球,我国约有30多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2]。该属大多数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或民间常用药用植物,根入药,性凉,味甘苦,具有止痰祛咳,散风清热之功[3]。
前胡为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P. praeruptorum)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长3~15 cm,直径1~2 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具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之功效,多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的气管及支气管炎的成药组分,是常用中药材之一[4]。现代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前胡的主要代表成分和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其中白花前胡以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为主[5],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色原酮、黄酮、聚炔、木脂素、简单苯丙素衍生物等[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前胡提取物成分有了更深入研究。张村[7]等从河南产白花前胡中分离鉴定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①白花前胡甲素[(plusmn;)praeruptorin A(Pd-Ⅰa)];②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③前胡醇[(-)-peucedanol];④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⑤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⑥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化合物4-6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李意等[8]从白花前胡根中分离出主要有效成分白花前胡丙素。孔令义[9]等用GC法对白花前胡中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挥发油亦有生理活性。目前证明白花前胡根含挥发油及白花前胡素甲、乙、丙、丁、戊等多种香豆素[10]。
随着前胡的生理活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较为广泛。挥发油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是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和弗氏志贺菌的抗菌作用[11]以及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根据该抑制作用推测,前胡有可能对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2]。根据王传慧等[13]经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认为香豆素成分是对心血管作用的主要成分。香豆素类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1.抗心肌缺血及保护心肌作用;2.改善心脏功能;3.扩张血管,降低血压;4.抗氧化作用;5.祛痰作用;6.抗肿瘤作用,根据张金霞[14]等发现从白花前胡中分离的角形吡喃骈香豆素(APC)可以诱导人急性髓样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推测APC可以作为分化治疗白血病的潜在药物。
目前,随着前胡提取物在多种剂型上更加广泛的应用,对其提取物性质与表征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药材提取物的性质与表征对其在剂型上应用有很大影响。出于对前胡提取物后续在剂型应用方面的考量,本课题旨在用3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前胡进行提取,研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与表征,进而分析化学成分对相关表征性质的影响。
三、研究手段和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