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植物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银杏叶是银杏的干燥叶,具有止痛、敛肺、活血化瘀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咳喘病、高脂血症、心绞痛、冠心病等。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内酯类、有机酸、多糖类银杏叶化学成分复杂,包括黄酮、酚酸、聚异戊烯醇、萜内酯等[1]。其中聚异戊烯醇、萜内酯和黄酮是银杏叶发挥独特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黄酮类与萜内酯类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银杏叶化学研究的热点。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具有C6—C3—C6结构的酚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上归属于含氧杂环化合物,在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双黄酮类、儿茶素类、单黄酮类等。其中单黄酮类包括黄酮醇、单黄酮以及它们与各种糖基形成的黄酮苷。银杏叶中的主要单黄酮是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 rhamnetin)和山奈素(Kaempferol)3种。银杏叶中的双黄酮主要有白果黄素(Bilobetin)、银杏黄素(Ginkgetin)、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和异银杏黄素(Isoginkgetin)等[2]。
银杏总内酯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银杏内酯B(GB),具有抗脑缺血、抗神经损伤等作用。赵珍东等[3]从银杏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银杏内酯N(GN),结构类似GB,水溶性优于GB,其药理活性可能比GB更强。
银杏中多糖具有延缓衰老[4]、增强免疫力[5]、抗辐射[6]、抗病毒[7]、抗炎[8]、抗肿瘤[9]等功效,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0]。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性质与表征。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银杏叶提取分离工艺和中药浸膏性质与表征的研究,提取物干浸膏的吸湿性和可压性及对压片的影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