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 09:53:13
  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每年有400万~50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并且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它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产生心、脑、肾等内脏器官的并发症,导致伤残、死亡。高血压病的危害在于其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其次是高血压导致的相关心脏损害,包括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再是肾脏损害和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发展到中晚期,可发生视网膜病变;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糖尿病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关调查指出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通过积极、正确的治疗,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效预防合并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1]

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大陆商品名为“美卡素”,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用于治疗高血压。现时大部分降血压药的疗效最长只能维持10小时。[2-3]替米沙坦的药效为同类药物中最长,临床研究显示,替米沙坦能够全日24小时降压,包括清晨时分心血管病最高危的时候。替米沙坦亦是目前唯一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经临床研究证实除了能为高心血管风险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降血压外,更能提供额外的心血管保护,减低他们因心血管病而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的机会。[4-5]

2.研究现状

替米沙坦片半衰期较长,在中国人体内过程(剂量范围为40 ~ 120mg)显示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且药动学参数在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因此临床使用本品时需注意个体化给药[6-7],同时也有文献表示替米沙坦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8]。近年关于替米沙坦的研究多为联合用药、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关于替米沙坦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数据较为简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服用替米沙坦片后的药动学特征,为该药进行临床硏究及合理用药提供最新依据。

药代动力学研究:用HPLC-MS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作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低剂量和高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后的平均血药浓度间曲线,所测数据经处理,得到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判断AUC和Cmax是否具有性别差异。[9]

血浆样品处理:取血浆0.5mL置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精密加入1mu;g/mL的内标溶液30mu;L,涡旋10s,加乙酸乙酯3mL,涡旋提取3min,于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mL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在40℃水浴上以氮气流吹干,残渣用流动相150mu;L涡旋溶解,20mu;L进入HPLC-MS分析。

血浆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替米沙坦分子结构中含多个苯环,且含有多个氮原子,故在C18柱上有较长保留,易形成拖尾峰。本文拟采用甲醇-醋酸铵水溶液 (0.01mol/L)(70:30) 体系为流动相,在所选的色谱条件下,地西泮因峰形对称,保留时间适宜,且血浆中无杂质干扰,而被用作分析测试的内标。[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