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课题简介
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我国流行病统计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递增,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肾细胞癌最常见,恶性程度较高。对于早期未发生转移的肾癌,手术切除部分或单个肾脏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由于肾癌发生较为隐匿,大部分肾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肾癌,手术切除难以实施,此外,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20%~30%的患者手术切除后会出现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差。
对于晚期肾癌患者来说,接受手术和放射治疗后癌症仍难免复发,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手术和放射治疗均为通过局部治疗的方式杀灭残存癌细胞,而化学治疗是全身治疗,对于临床检查不能发现的潜在性病灶也有治疗作用。传统化学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及组织(如软骨细胞、淋巴细胞、血细胞等)也有杀伤作用,这一不良反应可能会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进而促进癌细胞扩散,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寻找高效的肾癌治疗药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多肽MIAC是课题组通过前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的RNA-seq表达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和体内转译实验发现的一条人体内源性多肽,该多肽已在头颈癌中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进一步拓宽MIAC的肿瘤谱,探讨MIAC对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希望为发现潜在的肾癌治疗药物提供数据参考。
- 文献综述
1.肾癌
1.1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5]。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瘤和肾盂肿瘤。据调查,肾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小儿恶性肿瘤的20%左右。男女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据统计,男女之比为2:1。肾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有资料显示,肾癌的高发年龄在40~55岁[5]。此外,肾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国际和地区差异,欧美国家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日本印度等国的发病率较低,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1.2分型:肾癌的病理分型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常见类型[5]
透明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以及Bellini集合管癌,约占肾癌90%,其中透明肾细胞癌占8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